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章(2/3)

实,到了寒冬腊月,只要轻轻一磕儿它就掉下来。把麻袋装实,用绳子扎紧袋口,在麻袋上系成背扣儿。把绑好的麻袋放到大一些的塔头上,人蹲下,把两个胳膊伸到绑好的扣儿里,用力一挺,站起来背着就走。

“那个时候,自行车、手推车、独轮车很少,大都是肩背人扛。”

“是啊,好在离家不远。”

说的津津乐道,听的思绪万千。大家一边走着,一边徜徉在甜蜜的记忆中。说到兴头上,他们站成一圈儿,你一言我一语。尽管有局长、副局长、科长,但是在战友相聚的时候,只有朝气蓬勃。从十几岁到二十几岁的战友情,就像定格的时间,每个人都在坚守着一成不变的仁者义仁。尽管家乡的战友,无数次畅游公园,但是阔别三十二年的战友大团聚还是第一回。

他们来到原始景点。说它原始,因为它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使人的思绪飞到远古、三皇五帝,又可以到封建农耕社会来寻觅,还可以到史前的地震、洪水、火山爆发、地壳变迁中来审视。又可以到宇宙天边去翱翔,什么陨石兮,流星雨兮。人们的天才阅历、想象能力、人生的储备和经历,都会精准的提炼出来。在嫩江西岸,似石非石的奇形怪状,是“山”?是“岭”?是“陨石”?似狰狞的怪兽张着血盆大口。更让人不解而且痴迷的是,在这片怪石中,竟开了三个口子,便直接往里延伸。形成了月亮泡、饮牛坑、望海沟。又仿佛天公的指挥,才有泡、坑、沟点数相等的奇观。是江水的冲刷?还是天外来客的杰作?相信所有看过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然而,在这一望无际,一马平川的松嫩平原,竟然有让人如此脑洞大开,凸显奇特的地形地貌,激流拍岸,又潺湲流淌进月亮泡,饮牛坑,望海沟。这会儿又像一个玩耍的孩子,在里面翻天覆地一番,听从母亲的呼唤而回归故里。

“它填补了江城市没有久远历史的空白。”伍一说。

于是,大家摆着各种姿势,不停地取景拍照。集体照使大家永驻于此。

他们三、五相伴,说着笑着向前走着。

“看,长城。”伍一指给大家。“有史以来,中国最大、最宏伟的防御工程。”他们来到“长城”角下,驻足在长城边上。

“大家看,”伍一仰望长城,“设计得多么逼真。”

“是的,”禹维称赞道:“在崇山峻岭中蜿蜒起伏。”

“看着它,仿佛风烟再起。”伍一说:“金戈铠甲,战马嘶鸣。再现秦始皇横扫八荒,统一六国,一统天下的壮举。”伍一舒缓着气息,“当时各诸侯国都在修筑长城。我们面前的长城,可是秦时明月喽。”

“说得好。”大家不由自主的说。

老大经历了下岗、待业。然而他没有被生活所困,从而迷失了方向。知识的积累,丰富的阅历,使他立于不败之地,自己简直自愧不如。禹维思想着:当年不光彩的举动,始终是他的心病与痛点。一直的愿望是:在大家都在时讲出来。

他们来到了凉亭前。“我们就在这儿歇脚。”丁赞东对大家说。

亭子是黑瓦拱顶,翘边翘角,红漆圆柱。亭里石桌石凳,战友们可以随意而主。大家坐在亭子里,一边感受古雅风韵,一边抽烟、喝水、神聊。

“我给大家读个顺口溜儿。”伍一喝着水一边说。

那些自由活动的战友,立马被伍一的话吸引。“快说吧,别卖关子了。”

伍一清了清嗓子,说:“雨过天晴促花开,当年事事都清白。今逢金甲往故里,同窗同锅同心怀。”

“好一个当年事事都清白,同窗同锅同心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