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2/3)

我们回来再说。”

伍三并不赞成大哥的大包大揽。因为五弟知道后人不去,钱还是要拿的。或许大嫂也是这个意思?他又否定了这个想法。大嫂不是那么小气的人,丈夫的意思也是她的意思。伍家没有大哥、大嫂的操劳和付出,就没有伍家的安逸和稳定,特别是伍四事件以后。

同是哥兄弟的伍三,感到自愧不如。尽管带着孩子生活的伍三,看似不如哥几个,但他也是很有文采的人。学生时代,他痴迷武侠小说。初中的时候,妈妈发现后多次告诫他,让他好好学习。伍三从公开看到直接转入“地下”。每当熄灯睡觉的时候,他在被窝里用手电看了一冬的小说。结果他的眼睛近视了,看不见黑板上的字。父母知道后,让伍一带着伍三配了眼镜。由此学习下降,高考没进分数线。他不准备再读了,随后进了知青厂。

当时政府为了缓解就业压力,企业应运而生了知青厂。既解决子、女的就业,又使家长无后顾之忧。伍三在知青厂干过一年,厂长发现他有组织材料的本事,就让他进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他干了几年。后来知青厂不景气,办公室人满为患。他被裁到车间不久,就接父亲的班了,正式成为一名国企工人。然而,也不知道需要产品的那些个单位都跑到哪儿去了,一个为国家创收的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竟没有人要。厂子停工停产,接着是无限的等待,后来又长期放假。伍三很有前瞻意识,工厂停工停产的时候,他就买了一台三轮车,干起拉人载客的买卖。用伍三的话说:迫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已经和媳妇离婚,孩子又在他身边。

他和媳妇是和平分手,究其原因,后悔没有主见和方向上。他的所作所为让媳妇看不到一点儿希望。与此同时,伍三把一个好端端的家亲自带进灰色地带。

他的媳妇很能干,她自己有个摊位,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是绰绰有余。可是人总不能停滞不前吧。面对事业和家庭,无论遇到什么都要努力前行。而伍三却在这个时候,放慢了脚步。看着媳妇不辞辛劳的工作,他早早就收工到家,把饭菜做好,一边喝着酒,一边等着媳妇回来。当媳妇回家,他的酒已经喝得差不多了,舌头大得听不清楚说的是啥儿。媳妇上桌吃饭时,他却睡着了。媳妇听着呼噜不断的丈夫,早已心灰意冷。这时一样有个摊位的“同学”,每天都过来帮她收摊,然后请她吃饭。开始她并不买他的账,可是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了“排斥”反应。每次回家媳妇都对他说:“吃过了。”伍三二话不说就把桌子收拾下去。这次媳妇撞着胆子把他领进家。伍三见到媳妇的同学,立马到厨房弄了几个菜,和同学喝个痛快。吃饱喝好还没等同学走,他便鼾声四起。由此,这位同学也不客气了,天天到家和他喝酒。尽管伍三殷勤的招待这位同学,但是这位同学还是和他媳妇分开了。然而,在以后的日子里,伍三和媳妇之字未提她的这位同学。恰恰是同学的离去,伍三怎么也喝不出和同学俩的气氛。沮丧之时,他遇到了多年不见并和他一样高,一样虎背熊腰的同学。他的同学很热情,也很讲究,见面后就把他请进了饭店。俩人饮酒叙旧十分的投缘。吃完饭,伍三抢着结账,结果被同学抢先结了。而后,他和同学由饭店转为家里的座上宾。长达一年多的对酒当歌,媳妇和他提出了离婚。这时,伍三才知道什么叫引狼入室。既然他知道同学和媳妇的种种行为,他始终遵循只要酒壶不倒……

“我算彻底认识你了……竟能活得这么滋润。”

或许,就是媳妇这句话把他惊醒,他沉吟着,“孩子留下,你走吧。”

“孩子还小,应该由我抚养。”媳妇十分坚决的说。

“孩子是伍家的根。”伍三高八度的声音使媳妇终于看出来他的那点出息。一晃十年过去,伍三的儿子已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