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2/2)

向外张望,如果映入眼帘的是低矮不堪的房屋,会使旅客产生怨恨、不安与遐想:这个城市欠发达,领导不作为,甚至说他们不为老百姓办事。这片儿的居民明白,此片儿区,是地方和铁路居民的混居地儿。政府又各行其事,界限分明。不但阻碍了城市的发展,而且又滞留了动迁的脚步。如今,人们一步登天的梦想实现了,用自家的房子换来高楼万丈。再也不用年年维护房屋了;再也不用为年年增加的维修成本而发愁,因为成本的增加,老百姓只能一次次的推迟维修。久而久之,好好的住房变成了危房。那个时候,单位停工停产,职工全都窝在家里。都是老和尚帽子平不耷的;都是癞蛤蟆逮苍蝇将供嘴儿,就是连续做梦都梦不到住楼房。甚至更惨的人家,已经向亲戚朋友伸手求援了。这本难念的经,不得不使铁骨铮铮的硬汉低下了头;不得不无奈的承受着……祖副市长一边思索着,一边走在宁静的巷道里。面对毫无生机的棚改房儿,她想到:让这片儿居民尽快脱离棚户区。他们向里走着,这家院儿里的老人在锻炼身体,祖光和老人打着招呼。“您好。”祖光热情的说:“我们是动迁人员,大爷儿,动迁有啥困难?”

“终于把你们盼来了,”老人动情的说:“希望能尽快办理。”

“大爷儿,现在就可以办了。”祖光一面说着,一面和老人往屋里走。她见到炕上坐着的老人,说:“大娘,您好。”听到这儿,老人激动的流下了眼泪。

十几间房子的院儿,杂乱不堪,院儿中堆着几年烧的煤灰,房屋破旧零乱,但居住的屋子收拾的整洁明亮。老人说:炕上的老伴是脑血栓后遗症,勉强能下地走动。老两口都七十多了,孩子早就上楼了,院儿里的房子都闲着。他老伴说:“这回算是住到头了。”祖光听着老人发自肺腑的话,哽咽得说不出话来。祖副市长感到,老百姓豁达的心和诚实、担当的人格魅力。

一直以来,棚户区改造牵动着千家万户,同时又是提升城市形象,造福老百姓的惠民工程。如果没有棚改,不知老百姓还要多久才能改善居住环境。所以,祖光上任伊始,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只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才是老百姓盼望的。每家房屋的传承都有它的苦辣酸甜,风雨兼程,都有它独特的经历和故事。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祖光从中得出:人们的要求,都在政策中,人们的担心、顾虑是政府预料中的,是可以迎刃而解的,人们的所思、所想,是各级政府应该做的。祖光在调研中,就棚改问题写出调查报告。她列举了大量的真凭实据,对各级领导的不作为,乱作为做了阐述与剖析。而针对问题进行了政府性的学习和整改。她在规划蓝图:量化后的街区环境,四通八达的公路网,标新立异的楼房。人们走在大街小巷,如同行走在绿荫草坪和鲜花丛中。伴随着优美的环境,人们才会舒适豁达;才会有敏捷矫健的身躯。此时此刻,祖副市长眼前浮现出:政府对未来规划的蓝图一一粮库专用线再次发挥应有的作用,年底一座大型烘干设备和超大库容的仓储库,将矗立、使用。坐落在玉米带上的江城市,每年的工、农业产值和新能源的输出,使江城跃上新的台阶。以前的晾晒、烘干不但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人们采取精心规范的操作流程,仍有大量的粮食白白的损耗掉。完成棚改将彻底解决困扰江城多年的弊端,许多就业人员参加到家乡的建设。到2o2o年gd增长翻番儿,人均生活普遍改善,教育(幼儿教育)、医疗会越来越好。公、检、法、政务、街道办等软环境,更加贴近民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和长远规划,使江城的山更青,水更蓝,天空更晴朗。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