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章(2/3)

、市里相当认可的财务科长。说她不“称职”是因为留守当初,午饭都在饭店安排,尽管白吃白喝,她仍不愿意参加。每当叫她时,她总是以各种借口搪塞、推脱,久而久之,留守的领导很为难。伍一知道后对媳妇说:要顺应潮流,要识时务。现在不是较真的时候,如果长此以往除非不干了。非常时期要有非常的心态。于是,丁赞东转变了观念。

丁赞东和单位职工有说有笑的,走在去往局里的路上。职工的不甘心是有道理的,当年广交会上,全国有十种罐头荣登出口产品,江城市罐头厂就占据半壁江山,并且连续几年都独占鳌头。就是这么辉煌的企业,说没活就没活干了。起初职工想:可下歇几天,有的职工不思进取,坐吃山空,家庭矛盾突起,甚至个别家庭已经达到离婚的地步。面对艰难的生活,职工们开始动脑了。既然是再生产,恐怕机器设备都不给力了。因为这些劳动工具已经多年没人搭理了,它们也需要给养、呵护。于是,职工到局里讨说法。局领导抽着烟,喝着茶,翘着二郎腿,晃着脑袋,说:没有政策,没有文件,没有精神……因此,留守的厂长胆子一天比一大,他们盯上厂里的设备……所以,世上流行的穷庙富和尚,足以揭露这些人的真实面目。

每个职工的心里?,都有个小九九。尽管他们娴熟精湛的技术无用武之地,但是他们的心,他们的思想,足可以凝聚到再次腾飞。

所以,当职工很神圣的(合同)签上自己的名字时,也许他们先前那种复杂模糊不清的头脑和许多想法,随即变得清晰明朗起来。同时许多憧憬与未来的规划不断在人们的脑子里闪现。

局机关的大厅里?,原先的吵嚷喧嚣声没有了,只有一双双眼睛,望着走出去的人。这时,丁赞东来到单位一名老职工跟前。他说:自己再有一年就退休了。丁赞东马上说:“叔叔这是好事儿,这一年该交的社保单位给你交了,你就等着退休享清福。”她一边拿纸巾?给老人擦着眼泪。“也不知道咋的,反正心里憋了巴屈的。”老人说。

听到这儿,丁赞东跌宕起伏的心反倒平静了。看来,某种事物的发生,都有它的必然性,不是某个人,某些人能左右了的。想到这儿,她把所有的想法都放下了。

大厅里的职工还很多。看来,职工们都不急着办手续。嘁嘁喳喳的声音,始终在大厅里回响着。

丁赞东拿着签好的合同走出机关大厅。于是,大厅里的职工已经走得差不多了。

伍一用新买的二手手机,和媳妇儿取得了联系,俩人互相关注后,约定到菜市场买菜。他已经通知到妈家一聚。

伍一来到菜市场,坐到他们曾经约定的椅子上,悠闲的瞅着过往的行人。忽然他像想起了什么,于是,从兜里掏出刚签的合同。职工的前半生,通过这张纸画上了句号。伍一、丁赞东都是知青返城。俩人同时进工厂,青春年华,他们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伍一进厂后,从学徒干起,虽然他的年龄偏大,但他学徒的热情并不比年龄小的人差。并且在两年多的学徒中,不但基本功扎实,活干得好,而且他还革新了机床模具,改进车刀开槽技术,并获得单位的两项发明创造奖。出徒后,他又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

老话有,袖里囤金,不如手艺在身。他为了学好手艺,愣是把两家商定的婚期,推到了出徒后。所以,在双胞胎儿、女出生时,伍一的一句戏言,倒成了催乳的良方。本来,孩子出生两天了,丁赞东也没有奶,吃了偏方也无济于事。伍一很焦虑,没办法,他趴到儿子、女儿的小脸儿上,说:“都怪爸,耽误了一代人。”两个孩子像是听懂了爸爸的话,顿时不哭了。

丁赞东躺在炕上,眼睛瞅着丈夫,当听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