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神兵(2/3)
反应,否则一旦元人卷土重来,就是天大的祸事。
对此他也没有好办法,就是琼州同样面临着管理人才的紧缺,否则他何必要亲自授课?
“所以这一仗必须要打,还要打得漂亮,胜利才能鼓舞人心,潜移默化之下,就会有更多的人心向大宋,好好配合你们宣帅,扩大宣传范围,争取让百姓们都知道,为什么而战。”
“上官说得是,某记下了。”
“既然他们愿意教学,那就多办义学,多收一些孩童,简化教义,从识字开始,慢慢培养自己人,也不失为一条路子。”
“这个下官也有想过,可如今百废待兴,库中积蓄不多,又不能加税于民,还要支撑大军的开支,一时间难以为继啊。”
“开源节流,没有流就想法子开源,京东临海,海上不光有海盗,还有贸易,组织那些海商,出海去找财路,高丽、琉球、倭国、长白山里的山野部落,都是可以交易的对象,只要有利可图,法子总会想得到,元人的水军尽皆折于楚州海外,目前正是行事的最好机会。”
被他这么一提醒,李谦顿时毛塞顿开,倒不是他想不到,而是一时没往那上头想,海外是元人和高丽人的天下,出海的风险很大,可越是这样,利润就越高,京东出产不少,别的不说,海盐一项就是大头,莫说卖到高丽、倭国了,就是转个圈子,越过渤海湾卖给元人,也是好几倍的利,简直是躺着赚,官府甚至不用出本钱,只需要提供一些便利,自然会有眼光独到之人去做,到时候光是抽税都富得流油,要知道,宋人凭着一个泉州市舶司,养活了多少人?这里虽然地理位置没那么好,可架不住近啊,如果真像对方说得海面一时安靖,那可真是太好了。
“多谢上官提点。”他并没有忘记将礼数做足。
听他这么说,刘禹就明白,李谦动心了,这是一个行动派,说干就干,登州本地就有不少是靠着海上讨生活的,一听说官府有意出海,积极性自然不言而喻,那些做惯了的人家,都有各自的路子,根本不用他们去操心,官府鼓励,帮着提供各种便利,就连船只、港口都准备妥当了,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第二天,便有性急的装着货物出了海,当然第一次会以趟路为主,并不有太多的交易量,可怎么说也是一个好的开始。
刘禹并不担心他们赚不赚得到钱,也不担心元人的海上封锁,水军的建设不是一个短期的过程,楚州一战,元人的水军几乎全军覆灭,造船、招人都不是一搐而就的事,而且就算他们还存在,对于海上的走私行为,也不会一板一眼,在利益的驱使下,没有商人到不了的地方,大海就是这么被人类征服的。
他这一趟过来,当然不是为了出几个主意,而是要亲眼看一看这里的形势,结果要比想像中更好,当年那个一根筋的小女孩,成长的速度超乎想像,已经初步具备了一个地区领导者的能力,京东路民心安定,蒸蒸日上,百姓们甚至没有想过,一万蒙古骑军,会不会大败他们的队伍,将后方夷为平地,就是最好的证明。
与琼州相比,这里是他的另一个实验田,实行较为激进的政策,自下而上,从无到有地进行社会改造,又是地处敌人的统治中心,顶着巨大的压力,如果能成功地站住脚,将会起到无与伦比的示范作用。
更要紧的是,这里的大部分人,都对那个名为“宋”的朝廷不感冒,现在顶着一个两路宣抚司的名号,也不过是暂时的需要,显得名正言顺而已。
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对于普通的百姓来说,宣帅是个什么官他们未必知晓,可红娘子的鼎鼎大名,却是如雷贯耳的。
出现在登州只是因为这里相对安全,打听到了自己想知道的事情,他很快就离开了,紧接着便出现在济南城内,既然来了,为城中的军民带来一些便利,也就是稍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相府嫡女重生记
烽火从番号开始
重生之土著逆袭
快穿之被反派盯上以后
姜医生每天都在艰难求生
代号修罗陈纵横任婕蓝可盈
大汉列侯
迷雾之仙
帝师是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