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丰乐楼(2/3)
光灿烂,但也绝不是漆黑一片。
远处湖边,仍有点点红光,而湖面上,几艘画舫缓慢航行着,桅杆上挂着一串串的灯笼,丝竹之声随风传来。
脚下的土地有些软,完全没有水泥地那种硬邦邦的感觉,还好没有下雨,否则肯定是泥泞一片。
顺着路走着,刘禹还是有点担心,害怕从哪个黑暗穿出拦路的劫匪。慢慢地灯光越来越近,范围也越来越大,心里总算松了口气。
穿过恍若后世夜市一般热闹的街道,就看到路左临湖边一座高楼拔地而起,在无数灯笼的照映下坞耸立。
丰乐楼,临安府的地标‘性’建筑,主楼只有三层,整体高度却超过后世的七层小楼。
楼建于丰豫‘门’外,此‘门’旧称‘涌金‘门’’,是绍兴年间高宗赵构所改。这丰乐楼原来叫作‘耸翠楼’,南渡后为了纪念京师汴梁那座著名的建筑改为现在的名。
淳佑九年,时任临安府尹的赵与筹嫌原楼规模过小,撤置原地重建,这才形成了现在的样子。
想起大都德庆楼也高三层,却比这楼有“丰乐楼”三个朱红大字的‘门’牌高悬‘门’上。楼身飞檐画栋,珠帘锦绣,楼内笙簧缔绕,鼓乐喧天。
‘门’前上下首立着两个人,头戴方顶头巾,身穿紫衫,脚下丝鞋净沫,叉手而立。见客来皆作揖为礼,口称“请入内”。
此时已经入夜,一楼大堂仍然热闹非常,刘禹也不作停留,抬脚便上了二楼。
只见二楼一道宽阔的走廊直通南北,两旁被隔数个隔间,这就是后世‘包房’了。每个隔间‘门’口都站着一个酒保,青衫小帽,感觉就像电影里演的那种家丁。
刘禹找了间临湖的,在酒保恭敬的开‘门’中走了进去,推开两扇窗户,黑夜下的西湖上点缀着红‘色’的灯光。
“官人却是来得晚了,要说观景,还须白日。”年青的酒保站在桌前笑说道,一口汴京话中杂着本地杭语。
“也罢,有何吃食,且报上名来。”刘禹开窗不过是为了通气,只是天气还有些冷,屋里又没有暖气。
“曹婆‘肉’饼,薛家羊饭,梅家鹅鸭,徐家瓠羮,郑家油饼,王家‘奶’酪,段家熝物,石逢巴子‘肉’,
宋五嫂鱼羮,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血肚羮宋小巴,这等尽有,不知可入得口?”酒保随口报出一串菜名。
“先上个锅子,再上四‘色’吃食,四‘色’果子,四‘色’从食,四‘色’凉水并新酒一壶便可。”听得刘禹头大,只能自己点了,好在大都呆了几个月,规矩还是略懂的。
“官人稍待片刻。”酒保唱了个诺便下去张罗了,刘禹的一口晋陵方言还是很好听懂的。
不多时,酒保端了几个盘子上来,盘子里盛着各‘色’果子,放眼看去,不过糖酥蜜饯之类,不过看那盘子白闪闪的,竟是银子打造。
“官人可要点‘花’牌?”酒保又问道。
“不必了,楼里可有通庶务的闲人,有便唤一个来。”刘禹知道所谓‘花’牌,就是陪酒‘女’伎,丰乐楼是官办酒楼,楼内伎‘女’是不卖身的。
刘禹丢了块蜜枣进嘴里,甜丝丝的,和后世并无太大差别。
片刻功夫,‘门’被推开,一个清瘦人影进得‘门’来,纳头便拜。
刘禹唬了一跳,心说自己没散发霸王之气啊,这光环开得大了读者不会答应的。
看了看来人,头戴儒巾,‘玉’‘色’长衫,手执一把纸扇,竟是一个仕子。
“官人恕罪,某来得唐突。”来人抬起头来,面容消瘦,面带笑容。
刘禹心知这便是酒保招来的闲人,抬手指指桌旁高凳,那人也不客气,一拱手施施然坐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赶海:开局一把沙铲承包整个沙滩
东方之月下雷鸣
咸鱼一家的穿书生活
我的武功会挂机
魅上邪君
末日:我能无限抽卡加成
修罗神女
全球寿命抽奖:只有我能指定奖励
带着写手系统从末世到古代
大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