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2章 他们终究成为聋子。(3/9)

骨渣都不会剩下。

庄园士兵营地。

徐思灵站在搭起来的木高台,看着眼下这一百五十个刽子手家族男人。

这帮人努力让自己的身形站得好些。

可乱七八糟的队形,以及一高一矮的交错,徐思灵怎么看都极其不顺眼。

徐思灵知道,是自己的老毛病犯了。

因为很简单。

外国许多人民,在见识过自己的军队后,有幸来到国内见识过人民子弟兵,都会无比惊叹。

为什么人民子弟兵能够做到这种地步。

而徐思灵在见识过国内的人民子弟兵,再去到外国,见识到其他国家的军队,只会感到难以接受。

道理有失偏颇,但本质上没错。

徐思灵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在资源不多的情况下,如何建立起一支属于自己的部队。

自己的部队首先要具备什么。

战力?服从?士气?

在亨利、菲儿都提议徐思灵别拿刽子手家族的人当士兵开始,徐思灵就在思考这个问题。

直到在巴黎,在骑士比武大会获胜时,徐思灵终于清楚,自己追寻的部队,最该具备什么。

那就是部队的战斗意志!

如果条件允许,徐思灵更想自己的部队,能够像人民子弟兵一样。

可这是不现实的。

这是中世纪,且不说社会环境的影响,光是资源上的限制,他就难以办到。

那么问题来了。

该怎么建立一支,成本不高,且具有足够战斗意志的武装力量?

当然,战斗意志还需要武器装备搭配,才能发挥最大作用。

抛开武器装备不谈,只讲战斗意志,那是在耍流氓。

十个极具战斗意志的人拿着木棒,都打不赢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

但同等武器装备下,战斗意志绝对是最重要的东西。

徐思灵在中世纪法国生活这么久,查阅过不少资料,大大小小的战役知道不少,包括克雷西战役,他都了解不浅。

历史上的英、法两国。

平原上骑士对冲的战役少之又少。

像狮心王这种国王,也就打过两场类似的平原对冲战役。

更多的还是围剿扫荡,以高机动性碾压对手,还有长时间的攻城战。

两国中世纪战争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平原对垒战,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

那就是士气。

要说中世纪的士兵具备战斗意志的概念,那是说梦话,不如讲士气更加通俗易懂。

对垒战中,双军一碰。

只要哪方的战损比先达到三成,那基本就已经可以判谁输谁赢。

伤亡先一步扩散大的一边,在伤亡人数达到三成后,就会面临溃败。

溃败如同黑死病蔓延,甚至比黑死病传播得还快。

直接一边倒。

这跟士气有关,但也有个客观的事实摆在那。

那就是这些骑士、扈从并不具备真正的战斗意志。

他们某种程度上,不是特别在乎输赢。

能赢最好,输了也没什么大不了,只要不死就行。

能够参加对垒战的士兵,最次也是扈从,基本没有雇佣兵或者普通的征召士兵。

雇佣兵和征召士兵,因为没经过长期脱产的训练问题,不说队形,甚至接受战场临时指挥上,都是不可控的。

所以贵族领主们外出打仗带的士兵,多数都是骑士以及扈从。

只有在攻、防城战,使用征召士兵和雇佣兵的才多。

如果两支都是骑士、扈从的队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