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一章 国不负民,则民必不负国(3/4)

站了起来,右手紧握剑柄,犀利的目光从所有人脸上扫过。

“邯郸城高池深,相国又是知兵之人,秦军一时半会儿绝对无法攻下来。况且秦军越过河内攻打我赵国,就意味着他们的粮道并不安全,不要忘了,廉颇将军还在上党,只要南下河内,就能切断秦军粮道。届时,邯郸之围自然会解开。”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撤军回援,不是意志消沉,而是打败秦军,用最短的时间攻入关中,包围秦国国都咸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年五国伐齐,燕国只差最后一步就将齐国灭掉,最后功亏一篑。

为此,乐毅沉寂了二十年。

今天,三晋一路连败秦军,眼看着就要攻入关中,乐毅决不能眼睁睁看着当年一幕重演。

若是这次错过了,他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等到第三次。

“望诸君说的不错,这个时候不能退军。”魏无忌也站了起来。

“不仅不能退兵,还要立刻将消息封锁,禁止任何人传播,并立刻出兵攻打析城,同时招李牧南下。”田单也站了起来,表达对乐毅的支持。

如果邯郸已经岌岌可危,赵军不回援就会被秦军攻下,田单毫不犹豫的支持退兵,但现在邯郸离被攻下还远着呢。

不要说赵国还有李牧、廉颇两位名将,以及麾下军团。

不要说这支秦军是无根之萍,粮道随时有可能被断掉。

但是邯郸这座城池,秦军除非在城内有内应,否则就不可能攻下来。

田单极为善于观察和思考,当年乐毅伐齐的时候,他便意识到马车伸出来的车轴会影响到逃跑,于是下令把两段凸出来的车轴给锯掉,并用铁皮包裹。

等到燕军打过来,其他人抢夺道路逃难,因为马车互相碰撞而导致轴断车坏,很多人都被俘虏,田单则顺利逃脱。

每当赵国有新的政令,田单都会观察赵国百姓对政令的评价,以及政令产生的影响,再和以前的赵国,齐国做出对比。

田单对齐国的感情很深,对赵国并没有什么感情,之所以为赵国出力,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赵括。

因此他在看待赵国的时候,更多的是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也因而比赵国其他官员能够看出更多不一样的东西。

可以说,田单一点一点看着赵国从一个战后穷困的国家,发展成像齐国这样富庶的国家,然后很快超过齐国。

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赵国的潜力。

邯郸没有大军不假,但邯郸至少能够征调五万壮丁,邺城至少能征调三万壮丁,这还不包括其他城池。

赵国乃四战之地,武德充沛,即便只是刚刚征调的壮丁,也绝不会有畏战之心。

他更知道赵括在赵国拥有怎样的民心,在平民心中拥有什么样的地位。

当年晋阳之战,全城百姓众志成城,即便洪水快要淹没城池,也没有一个人叛变,全都选择跟随赵氏死守晋阳。

这就是民心的力量。

自古以来,只要国家不辜负国人,国人就算是战死,也绝不会辜负这个国家。

如今的赵国,远胜当年的晋阳。

其他人听到秦军打到了邯郸,都在担心邯郸会不会被秦军攻破,即便是赵括、乐毅也非常担心。

唯独田单,自始至终,他都没有任何担心。

他不知道这个计谋是谁出的,不过他知道,出这个计谋的人,绝对不知道赵王和赵国官府在百姓心中拥有怎样的民心。

众人闻言,眼睛瞬间一亮,长城军全是骑兵,速度可比他们快多了,而且实力也有保障,打败秦军绝对不成问题。

本来大家还在担心家人安全,想要撤军,现在基本上放下心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