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章 请命(打滚求月票)(2/3)

十三阿哥没有应声,拉着十四阿哥离了清溪书屋,走到湖边,四下无人,他才道:“许是太子有什么事情找汗阿玛。”

十四阿哥不信,轻哼道:“什么要紧事儿,半日也等不得?今儿圣驾才移驻,明天、后天不能禀事么?”

十三阿哥默默,他也猜不出太子陛见的原由。

眼下在年节里,毓庆宫有什么事吗?

还真没听说。

十四阿哥眼珠子乱转,已经想到旁处,贼兮兮道:“不会真为了选秀来的吧?这是跟外头有了默契,想要再加两个有份量的太子侧福晋?”

十三阿哥摇头道:“应该不是。”

御前还跟着起居注官,不管什么原因,太子也不可能亲自讨要秀女,那成什么了?

毓庆宫不缺子嗣,有三个阿哥,可是谁会嫌儿子多?

太子这个身份,繁衍子嗣,也是职责之一。

轮不到太子开口求人,只有太子妃上表求人,才是名正言顺。

十四阿哥回头看了清溪书屋一眼,道:“那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事儿,都进去半个时辰还没有出来?”

十三阿哥想起皇父秉性,或者真没有什么正事,就是父子闲话。

毕竟出巡的时候,皇上有时候叫了儿子在身边,闲话也能说个半个时辰、一个时辰的。

跟大阿哥忆往昔,提及早年战事。

跟四阿哥忆往昔,提及孝懿皇后跟景仁宫往事。

跟十三阿哥没有往昔可忆,就是考校些上书房的功课,而后跟他说起哥哥们在上书房读书时的往事。

眼下,是跟太子忆往昔?

皇父前几年好像没这样,就是去年开始才爱提起早先事……

*

清溪书屋里,康熙确实是在跟太子忆往昔。

忆的是太子小时候。

“你当时还在襁褓中,养在乾清宫中,朕不放心旁人看护,就请了奉圣夫人入宫看顾你;后头夫人体衰出宫,朕就将你送到钟粹宫,交给荣嫔看顾……”

奉圣夫人朴氏,世祖乳母,康熙年幼时保母。

荣嫔,后宫最早的嫔御之一,生育数位皇子皇女。

她们是康熙少年时最信任的人之一。

有这两位先后看顾太子,可见康熙对太子看重。

“等你六岁开蒙,毓庆宫修好了,迁居毓庆宫,朕每日探视……”

康熙提及往事,亦是唏嘘。

毓庆宫是十八年改建而成,至今已经二十二年。

太子,二十八岁了。

太子听着,眼中带了孺慕,道:“儿子小时羡慕兄弟们自在闲散,每日里功课做的头疼,可眼下大了,也成了阿玛,就晓得了汗阿玛慈父之心。”

只是这份慈父之心,随着四阿哥落地,大阿哥与三阿哥先后回宫,就分成了好几份。

康熙听了,颇为欣慰,道:“当了阿玛都如此,当初朕少年的时候,虽是登了大位,可心中也多战战兢兢,行事多依赖于诸位顾命辅臣,直到后来当了阿玛,感觉就不一样了,成了阿玛,自然当立起来,为儿女挡风遮雨。”

太子听了,心里却想到旁处。

皇父亲政是康熙六年八月,当时年岁并不大,虽已经大婚,可还没有成丁,本不到当亲政的年岁。

可是他拿下了鳌拜,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改变了朝廷格局,开始亲掌权柄。

当时正是荣嫔怀孕八月,将要生产之前。

自己早当了阿玛,阿克墩已经十一岁,自己的权柄在哪里?

父子两人说着往事,父子之间先头的隔阂看似也冰雪消融。

梁九功跟魏珠侍奉在旁,都低眉顺眼,恍若泥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