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61章 众议(打滚求月票)(2/3)

了纰漏,直接革了三个堂官,自然也在找补。

从京城各处抽调能用的马匹,将京城到察哈尔这一路的驿站跟台站的马匹都补足。

因此,从京城到行营的传递速度,就恢复了正常,基本上是当天中午发出的题本,次日巳初就到了。

等到九阿哥发了狼皮褥子跟挂毯的时候,他的第二封密折已经到了御前。

康熙看到九阿哥的“微服私访”还有提及的源头在内务府包衣,跟十阿哥的差不多的感觉。

觉得九阿哥长进了,能想到这些。

另外父子都能到一块儿去,这也让他颇为欣慰。

等看到关于增加一条新规章之事,康熙很有兴致。

因为九阿哥将赏罚都写的很分明。

宫里的规矩,也是条条框框的,也有不许里通消息这一条,只写了犯了这一条,交由慎刑司议罪。

可是怎么议罪,没有提。

如此,这一条也失了震慑,形同虚设。

如今增加了这一条,第一次罚俸,第二次直接革职送慎刑司,这个看着也寻常。

可是那个揭发人赏俸了不得。

有了利益驱使,就能扯开面皮,不用顾着人情了。

康熙很是满意。

只是他上次的密折已经回复了,那个九阿哥还没有回信,眼下这个,康熙就没有回复。

次日,他等来了请安折子,还有狼皮褥子跟挂毯。

挂毯这个,他打算赏赐几回看看反应,要是反应好,理藩院那边就可以大量采购,作为朝廷对各部的赏赐物件。

无限量收购羊毛与羊绒,与推行佛教,外加上抚蒙,这谋的是草原的百年安定。

因此,当着太子与众皇子的面,康熙就叫人将挂毯挂上,让大家赏看。

一个上面编的是弥勒像,一个是如来像。

“你们瞧瞧这个如何?”

康熙道。

太子、四阿哥、十三阿哥是去过通州羊毛厂的,晓得那边的意义,不是开源,而是草原百年大计。

太子就道:“内造之物,最是金贵,不亚于金像铜像……”

康熙看着太子,点了点头,道:“除了内务府,外头也没有这个技艺。”

羊毛呢也好,羊绒呢也好,眼下都是独一份的技艺,外头没有。

十年八年的,外头许是会出来仿的,可也是见不得光。

三阿哥则道:“选的法相也好,正是黄教常供奉的。”

康熙道:“朕亲自选了十二张法相图,让内务府试做。”

四阿哥面上带出虔诚来,道:“东黄寺前些年修缮完毕,这些佛像,赏赐下去之前,可以先送东黄寺开光……”

东黄寺,是番僧首领入京朝见时驻锡之所。

如今朝廷册封的番僧首领总共是四人,分别在藏南、藏北、漠南、漠北传教。

通常两三年,就会有番僧首领入京朝觐。

这几个人虽弘法处不同,可是所传佛学却是一脉相传,因此不管是哪一位首领开光,都会得到蒙古王公的尊崇。

康熙脸上多了笑意,点头道:“既是要供奉的,自然要先开光。”

前头的哥哥们都说的差不多,八阿哥就道:“蒙古尚金,镶入金线,更能展现恢弘法相。”

康熙听了进去,仔细看了一眼挂毯。

因为是才制的,现在看着是颜色鲜亮,可是只要是染色的东西,都爱褪色,这个避免不了。

要是加上大量的金线,将整个佛像以金黄色为主,看着更富贵不说,确实也延缓褪色。

要不然的话,挂上三五个月,看着就斑驳了,是不大好。

康熙就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