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零一章 亡国之象 效法魏武(3/4)

身前一脸期待的曹真,再看着跪地的一众脸色惶恐的魏将,须臾之间他就知道方才帐内发生了什么事。

而面对着曹真期待的目光,刘晔并未有躲闪之意,这代表着他心中的确是有一个建言要献上。

“我军绝不能退!”

刘晔直接斩钉截铁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在听到刘晔的话后,曹真握住刘晔的双手不禁愈加用力。

“快请教我!”

在曹真的催促下,刘晔并未拖延,他随即开口言道:

“从当下的情势来看,好似我军即将会被两面夹击,但实则不然。”

刘晔的话不仅让曹真眼前一亮,也让跪地的诸位魏将纷纷抬头看向了刘晔。

“关中大多县城反叛,对我军是很不利,可晔这几日一直在分析各地传来的军报,甚至还驾马前往临近的几县探查过。

在多番分析与探查之下,晔发现那些反贼之所以能那么快攻占县城,一方面靠的是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靠的是他们手中的族兵。”

“也就是说,那些反贼手中并无野战精锐。

大将军及诸位将军也知晓,世家族兵的战斗力算不上强,且每一家手中的族兵都不会太多。

诚然在攻占县城之时,那些世家会抱团起来。

可一旦攻占下县城之后,那些世家率先想的只会是保土安民,静待贼军。

非有特殊情况,他们是不会领兵离开自己的老巢的。

敌人兵马非精非多,势力又分散在各地,无一统一的指挥,在这两点弱点之下,我军又何惧他们袭击腹背呢?”

“依晔预料,他们就算想袭击我军粮道,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从实际的情势来说,我军真正的敌人,一直就只是糜旸的大军。

糜旸这几日来之所以一直按兵不动,他等的就是我军撤军。

五丈原周围皆是平地,一旦我军慌忙撤军,就会给糜旸可乘之机,到那时候我军才会真正陷入绝境之中。

因此我军绝不能贸然撤军,唯有继续死守五丈原!”

当刘晔说完他的见解后,曹真及诸位魏将的脸上,皆流露出一些惊喜之色。

只是还是很快有魏将提出异议。

“侍中所言虽然有理,可只要糜旸大军一日不退,我军就一直有可能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中。”

当这位魏将提出这点异议后,不等其他魏将附和,刘晔便立即正色言道:

“两害相权取其轻!

我军一直死守五丈原,虽看似有风险,但对贼军来说同样如此。

之前贼军曾数次偷渡渭水上游,想要袭取渭水北岸的营地,可那数次的进攻都被郭雍州击退。

从这一点来说,郭雍州之前的分兵之议,便是正确的。

郭雍州领兵在北,我军屯驻在南,这俨然形成一种夹击之势,令贼军无法安心越过五丈原。

而贼军是无法与我们相持太久的,距离冬季不过两个月的时间了!

只要冬季一来,贼军的粮道一定会受到大量异族袭扰,到那时贼军怎可能不退?

相比于糜贼统率的贼军,关中诸县的叛乱只是疥癣之疾。

等贼军退却后,我军主力便可回撤一一讨平之!”

刘晔说完以上的话后,便又慎重对着曹真一拜道:

“大将军难道忘记了当年的兖州之乱了吗?

当年的兖州情势与今日的关中何其相似,但武帝当年并未着急收复诸县,反而是优先选择击退吕布大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当下我军就是要与贼军比拼韧性呀!”

为了进一步说服曹真,刘晔不由得搬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