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三章:四书已通,八股已掌(1)(2/4)

今那副德行,不过是个沽名钓誉——贪慕荣华的禄蠹。”

贾宝玉开始长篇大论地愤世嫉俗。

林黛玉笑了笑并不在意,将目光移向他手里的那本笑林广纪。

心里想是自己抢看在先,倒也怪不得宝玉:“虽然这书多含污浊不堪之处,但那些世态人情,却是我从未见过的。

想必撰写此书之人,要么是自个儿龌龊,要么是看透尘世。”

冷风继续吹,酒幡继续荡。

主仆二人出了西便门,出门不远就见有个佛寺,叫牟尼院。

此地的景象荒草萋萋,空空荡荡,牟尼院归礼部僧录司管辖,放眼望去香客一个也无。

入目所见,皆老柳残败,护城河水泊泊流过,难民三五成群地匍匐。

有些人想要偷偷混进城,却没有身份凭证为由。

都被步兵统领衙门、顺天府衙门、五城兵马司的衙役拦住。

难民太多,此番出动的部门也多。

贾琮沉默不言,待铁牛买完果点回来,问他话。

铁牛笑道:“刚才听酒铺子里的人交谈,说是永定河发了桃花汛,浪涛滚滚,固安、永清、良乡。

三个县的数千众难民都跑京城来了,指望大户人家能发善心收为奴才,可这么多人,肯定不能放进城的。”

贾琮皱眉道:“难道顺天府就不管管?他可是三品掌印官。”

“嘿嘿,这都是官家的事,小的可就不明白了。”

铁牛三缄其口,见自家爷犹豫不决的脸色,遂揣测道:“爷是准备散财消灾么?”

贾琮思索了一会儿,摇摇头:“算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心下暗叹,自己前世也是普通的农民家庭。

从六七岁就开始拿镰刀割草喂猪,上山放牛,还不时拿锄头下田地。

深知农民的辛苦艰难,如果他当下身负官位、朝中有关系,未尝不能出一臂之力。

列如建立义仓、考察永定河,救救这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可即便如此,想要指望朝廷拨款,好像也不是那么容易。

“城内的富人们整日醉生梦死,大鱼大肉,城外的难民们匍匐于野。

一日一餐都难得可贵,当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亦莫过于此。”

贾琮忽地咳嗽了几声,只觉那春风倍觉寒冷。

他方才看到了一位冻死的妇人和孩子,被衙役拖向化人场。

在这一刻。

贾琮不得不信天命,其实大部分人的命,从出生那一刻起就注定了。

吃不饱饭的和尚“朱元璋”只有一个!

被解雇的驿卒“李自成”只有一个!

包括那不知妻美“刘强东”也只有一个!

在这封建时代,底层人的命卑微如蝼蚁。

那么运?或许可以改变。

毕竟某东子不就是如此么

可即便是放在后世的盛景下。

这样的人又有几个呢?

“今年好像是壬申年对吗?明年癸酉。

子—午—卯—酉乡试,那我今年就去参加宛平县试。”

贾琮仰望着云卷云舒的蓝空,半响——自言自语道。

这话像是对仆人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铁牛欲言又止,县试哪有那么好考啊!

当年东府的贾敬老爷、西府贾珠大爷都考了好几回。

不过如今的琮三爷脑袋灵光了,若是能十一岁中个秀才,那就神了。

上学的前一日,贾琮顺理成章的搬出了东路院。

住在三春倒坐抱厦的斜对面的小院子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