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秦老的解释(1/3)
直播间的观众原本有些动摇,但秦老的话却坚定了他们的信心。>
“还好有人认得,我就说嘛,主播怎么会出错。”>
“那个男的真是专家吗,怎么说话如此肯定,如果鉴定出是真的,不知道他会有怎样的表情。”>
吴超之的语气和傲慢让直播间很多人感到不爽。>
就因为是从地摊上捡漏来的,他的态度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变。>
莫非他觉得地摊上不配捡漏到好东西?>
“台阁体……”>
吴超之脸色一变。>
作为研究历史的他自然知道台阁体是什么,但除非对台阁体很有研究,否则绝不知道里面每个字的变化。>
至于台阁体里面的德字,就更不会注意。>
“秦老,你也知道?”张乐看向秦老,微笑道。>
“虽然不是很了解台阁体但这个字我却着重关注过。”>
秦老将青花瓷轻轻拿起。>
“大明宣德年间制的瓷器太多,因此底款都是由各大书法家写下。>
你们应该知道,德这个字,现代字体,心上是有一横的,但在很多书法家的字帖中却没有这一横。>
因此大多数人会认为,德字上面有一横是现代加上去的。>
其实,德字,如果要考究它的始末,具体还得说到周代的青铜器《麦彝》上。>
在周代的时候,德字中间是没有一横的,这种写法,一直延续到了唐朝。”>
“难道唐朝的德字就有一横了?”>
直播间有观众忍不住询问,可惜,秦老看不见弹幕,但他的话还未说完。>
“唐朝中期,因为李冰在书写篆书《千字文》时,为德字加了一横,后面才有了德字中间多一横的写法。>
但这种写法不是通用写法,所以流传度并不高。>
甚至有人怀疑,他当时就是写错,因为舍不得丢下脸面,索性一错再错。>
至于为何我们现在的德字会多一横,就得说到《康熙字典》了。>
因《康熙字典》收录的德字有一横,自此,德字中间有一横的写法成为了官方通用写法,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德字。”>
秦老不愧是老专家,短短几句话,就将德字的变化解释得清清楚楚。>
“还是秦老厉害,我之前就听过秦老名字,没想到今天在直播中看到本人了!”>
“秦老可是国宝级的人物,主播能有幸遇到运气真好!”>
“感谢直播间,感谢主播!”>
……>
“不对啊,秦老,按照你这么说,德字中间有一横不是在清代才开始流行起来的吗。>
可我们现在说的是大明的青花瓷,这和清代隔着可远了。”>
林莉有些不解。>
“哈哈哈,的确,大家知道德字多一横大多和《康熙字典》有关。>
那是之前有些书法家在书写德字时,为了字体美观,平衡,有时候会特意在德字中间加上一横。>
其中,台阁体便是如此!”>
秦老继续解释,“台阁体的创始人是书法家沈度,当时,朱棣十分爱好书法,其中,对沈度格外偏爱。>
当时,朱棣甚至夸沈度为“我朝王羲之!”>
因此,创造台阁体,其实也有朱棣的一份功劳。>
再加上朱棣喜爱沈度,当时官窑生产的青花瓷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们特地邀请了沈度题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