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946 任务(1/2)

孙氏头疼这事该怎么办,等二爷回来,就说了婆婆交代的事。

如今她也是有什么都和二爷说,他一点不会嫌烦,总是夫妻俩絮絮叨叨,孙氏觉得这样很好,夫婿怎么想的她都知道,她说出来的事,夫婿也上心,俩人更加贴近,谁要是离开几天,就觉得身边少了什么。

想到这,孙氏觉得那是她改变了,如果当初自己也和陶氏似得,抱着心底的那份骄傲,那份觉得我知书达理,嫁给这么个一无是处的相公,婆家还是有点随意,我怎么能和你们一样?

孙氏觉得陶氏就是以前的自己,如果她不改,抱着那种骄傲,或许二爷也不会几年了都是对她们母女都掏心掏肺的吧。

要说婆家,那更是让孙氏觉得嫁进来是母亲常说的有福,生了几个小娘子,婆婆没有一句不好的,这不是虚假,平时的一举一动看的出来,婆婆对孙子孙女一样疼爱,怕她心里难过,安慰她不要多想,孙女她一点也不会嫌弃。

孙氏是觉得弟妹没觉得这样的婆家是她的福气,没有觉得她给四弟当媳妇更是她的福气,没准跟当初的自己似得,觉得委屈了。

孙氏有主意了,要说最感觉自己有福的就是二弟妹徐氏了,反正她也没啥主要可忙的,因为二弟不爱说话,徐氏反而每天说个不停了,就让徐氏去给四弟妹说教去吧。

然后徐氏就接了这么个任务,她人简单,不会多想,是那种让她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不懂的就问娘家给她的孔嬷嬷,反正身边都是得用的人,所以徐氏就像掉进福窝里,每天的带着两个儿子,五爷回来就和五爷说儿子们的趣事。

如今孔嬷嬷一家都让娘家母亲给了她,孔嬷嬷更愿意,跟着这个闲散的侯府,可比跟着徐家更好过,儿孙也能有个好前程。

孔嬷嬷听了自家主子的话,马上就反应是太太让办的,就给五奶奶出主意,徐氏就点头,照办就是了。

之后,徐氏就每天的来找小陶氏,九爷去了百合园忙乎不回来住,两个妯娌就白天闲聊,可徐氏是带着任务来的,每天说自己的幸福日子,说儿子的顽皮,特别是老大,那个话唠呀,说五爷不爱说话,但回来就爱听儿子们的说话,还把儿子扛在肩膀上。

徐氏说父子天性,小时不亲近,大了更亲近不了,说当媳妇的就该听夫婿的,夫婿喜欢什么就做什么,这才是好媳妇。徐氏她就是这么认为的,她也自幼读书,那些女戒女论语,她也能背,许给侯府,她娘怕她懒散,专门请了嬷嬷教她规矩,可如今,婆婆不管,夫婿不管也不在意那些规矩,徐氏自然怎么舒服怎么来。

她还说,要是五爷讲究那些,她肯定不能这么,那得把规矩给做好,刚嫁进来,也胆战心惊的,时刻担心规矩不好,让婆婆不喜,可婆婆反而不让她如此,说在规矩在心里,不在表面,不然娶媳妇干嘛?买几本书放家里好了。

反正徐氏就只管说,回去就问孔嬷嬷她说的对不对,孔嬷嬷再教她说下回该说啥了,然后洗脑工下次继续。

经常抱着小儿子保双去了,如今保双两岁了,长得虎头虎脑,正是好动的时候,徐氏就把放地上,他就跑来跑去的,还趴在地上到处爬。

徐氏就把婆婆说的小儿就该活动手脚,教的跟个木头似得,别生孩子了,买个木雕放着,绝对站的笔直。

这话把小陶氏说的是脸都没处放,难怪婆婆不让桐姐儿回来的。

徐氏就说夫婿喜欢什么,就怎么做,那才是好媳妇哪,她自得,因为经常得到婆婆的表扬,夸她服侍五爷服侍的好,两个儿子养的壮实,养的好。

小陶氏想婆婆从没夸过她,是说过小儿就得吃好了喝好了,身子不生病才是最重要的,可是自己想的是,小儿就得从小教起,不然大了怎么教的过来?

看到桐姐儿被她教的一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