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一章 总督制的开端(1/2)

虽然对调教小萝莉的时光有些留恋,但耶律普速完离开以后,赵旉得以将全部的精力投注于公务之中,已经大见成效的革新也由此进一步深化。由于此前这么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卫藩各项基本制度都已经颇为完善,赵旉现在大多只需要进行一些边角的修补即可,但是随着夷洲的逐渐开发,一个长期以来一直被回避了的问题终于暴露出来,那就是那些与中枢之间通讯不畅的地区应该如何治理?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大陆国家,其九成以上的土地都是直接相连的,而且在历史上的绝大部分时期,核心领土之间并不存在雪山荒漠等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如葱岭、喜马拉雅山脉、“死亡之海”之类。),而且本部十八省之间的距离虽然不短,却也不能和沙俄、大英帝国等历史上名列前茅的庞大帝国相比(其实古代中国面积也不算小,但因为形态方正,又都是相连的大陆领土,所以极限长度就差得远了。),因此中国得以长期采用古代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一统皇帝直辖制度(注1)。

但卫藩目前的领地却被天然地分成了三大块,雷州半岛、海南岛与台湾岛,虽然间距不算很远,海运速度也不逊于甚至是快于陆运(仅限大宗货物),但一旦需要发送急报的时候,却远远无法与陆上的驿站网络相比,而更加快捷的信鸽则更是不能飞越大洋(能够飞越海峡就已经不容易了。)。

在蒸汽机等机械动力出现之前,海船的航行对风力依赖太大,平时还无所谓,一旦出现突发情况就会非常麻烦。至少,若沿用中国大一统以来的习惯,地方上一旦遇到稍大的事件就要请示中枢,那是根本行不通的。如果说,目前卫藩因为只有三大块领地,还可以依靠烽火台等辅助手段予以弥补的话,那么随着卫藩对南海以及太平洋西部诸岛(即所谓的“第一岛弧”)的开发,旧的中央直辖统治模式想要继续维持下去是绝无可能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既然中国历史上从无任何管理海洋国家的经验(注2),那赵旉就只能从外国的例子中寻找借鉴了。历史上成功的海洋国家主要有两种统治模式,领主制(含其变种城邦制)与总督制(西方行省制),而由于卫藩目前领地本就狭小,必须尽可能地集中力量,领主制明显不太适合,所以赵旉自然而然地选择了采用总督制。当然,赵旉肯定要对其进行适当变动以适应国情,这是必须的......

其实,虽然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海洋国家,但类似总督制的地方自治制度却的确曾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过。其中影响最大的无疑是唐代的节度使制度,虽然它后来成为唐朝灭亡的主要诱因,但在唐朝兴盛的时期,节度使制度确实大大便利了唐军对外的征伐,大唐能够打下有史以来汉人皇朝最大的地盘,节度使制度当居首功。而满清的总督制度(边疆地区则是将军制度,自治程度更高。)则更侧重于防内,也取得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要不然,面对汉回等族(注3)持续不断的起义(虽然康熙以后,主要的抗清力量都被平定,但民间会党的小规模斗志从未停息过,**也爆发过多次大规模暴乱。),人数上劣势明显的旗人光靠拉拢恐吓文人与篡改史料和奴化教育,是不可能统治中国将近三百年的(而且根据当时的情势分析,若无西方入侵,只怕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命的大一统皇朝都不是没有可能......)。

虽然总督制度很适合海洋国家,但赵旉并没有急于求成,还是延续了自特区建立以来的“草案——试点——反馈改良——小范围推广——确定框架——全境推广——与时俱进”路线,开始在那几个新建的外海岛屿移民点进行尝试,其后又过了数年时间,适合宋代中国的总督制度才最终得以确定下来。之所以如此谨慎,是因为赵旉并不仅仅满足于统治海岛,而历史上总督制度对大陆帝国的扩张也是很有利的,赵旉希望可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逆天战神 三国刘循兴汉 离婚后,莫总的前妻飒爆全球 皮剑青朱栩诺全集小说阅读免费 美女的超级高手 天下第一嫁! 美人谋律 婚债难饶:首长投降吧! 回到2005年 重生后,嫁给偏执霸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