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47章生死一线(4/5)

问题,还会改变整个大汉的格局。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谨慎再谨慎,准备再准备,就成为了军事行动之前的重中之重。

山风卷着大河的湿意而来,张辽轻轻拍了拍战马的脖子,安抚一下战马的小脾气。

战马晃了晃脑袋,喷了个响鼻,不再甩着蹄子了。

战马脚上带着包裹了马蹄的麻布,毕竟不是多么舒服,而且经过了潮湿的路面还会沾染上更多的泥灰,当然会让战马有些烦躁。

在张辽周边的亲卫骑兵,也都是和张辽一样,潜行装备,包裹了战马的马蹄……

这是一次前出的侦查。

张辽原本可以不用来,可是他找到了斐潜,主动要求带队做这次的侦查。

作为即将进攻河洛的前线指挥将军,张辽觉得他必须做到对于河洛的地形了如指掌。

这种『了如指掌』,并不是只是看着地图就可以了,而是真的对于河洛一带的地形要有更加直观的认知。

这么做,当然危险,毕竟张辽带来的兵马不多,但是张辽觉得有必要冒这一次的风险。

河洛地区,张辽并不算太熟悉,但是张辽知道,这里曾经是大汉繁华之地。

他也曾经来过这里……

张辽的目光巡视着四周,试图将记忆里面的印象和眼前的河洛景象融合起来。

张辽勒住战马,青铜马衔上沾染的尘土簌簌而落。

前出的三十名骑兵,如墨点一般的散在夜色里,隐隐约约的拉出一个网状的结构。

而在张辽身边左右,还跟着另外二十名的护卫。

前方十余里,就是伊阙关了。

伊水洛水,在雒阳左近汇入大河。

伊阙关就是伊水上的一个关隘,一个军城。

这里春秋战国时期,曾经有一场大战,就是为了争夺河洛而战。可以说,在河洛地区,每一个关口,都多次的进行过生死之战。

所以张辽没有直冲冲的对着雒阳城而去,而是沿着山道土塬,绕行到了伊阙关这里。

雒阳八关之一。

在伊阙关东面的山上,还有大谷关和轘辕关。

在雒阳城北,则有小平津、孟津等地,也同样重要。

只不过小平津和孟津都是在水边,而想要在长安水军的监视之下做什么小动作,显然是比较困难的……

而这里就不一样了。

伊阙关位于雒阳城西南大概二十五里之处,这个距离很是微妙。

夹峙于龙门山与香山之间,伊水穿流而过,形成天然峡谷门户,两山高耸,自成屏障,伊阙关就坐落其上。东侧山高,西侧山则略低。山势陡峭,岩壁如削,伊水湍急,形成『两山对峙,望之若阙』的险要地势,也使得这里成为了河洛盆地南出的重要通道。

当然,这个伊阙关实际上只能用来防御从南面沿着伊水往北进军的路线,阻挡这个方向上的军事力量进军河洛,无法对于已经掌控了函谷关的骠骑军起什么决定性的防御作用。

但是,也不能因此就掉以轻心。毕竟此处峡谷狭窄处仅容一车通行,两侧山崖可设伏兵,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此外,这里因为依山傍水,也是达官贵人们所喜欢的风水宝地,属于北邙山之外的第二选择,就连当年的十常侍都有人埋葬在这里。

在月色星光之下,伊水泛着铁灰色的波光。

山上的植被还是很丰富的,松柏树林,连绵不绝,远望如同黑色的苔藓,附着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