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9章残破焕新颜(2/5)
『便是如此,』斐潜微微叹息,『兵甲所费不菲,百姓安可有之?江东水军犀利,是江东百姓之福,抑或是江东士族之福?水网密闭,河道为堑,豪强可以坞堡为据,以水军制民,抗拒府衙,此乃江东之特性也……非鲁子敬,或是孙仲谋可改之,故江东多败坏,皆缘于此也。』>
庞统吸了一口气,他隐隐约约能明白斐潜的一些意思。>
斐潜其实有些可怜孙大帝,毕竟在历史上,三国时期江东豪强如顾、陆、朱等大族均以坞堡为据点,掌握私兵与田产,使得孙氏政权只能被迫采取『军事打击』加『政治妥协』的双轨策略,一会儿红脸一会儿白脸,搞到最后都变成紫脸了,或许真是被憋屈得发紫的……>
不仅是在三国,直至至明代,江东江南依旧如此。这种分散性的先天地域结构,演变为『市镇经济』加『士绅自治』的模式,形成了独立于中央的经济循环体系。因此每当中央政权试图加强对于江东江南的控制之时,便立即遭遇地方利益集团的联合抵制。>
清朝初在江南屠城,或许也有一部分江南之人是为了民族在抗争,但是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当时清朝没搞明白江南的特性,还想要以对待直隶乡绅的态度来对待江南……>
简单来说就是没谈拢利益分配。>
后来大体上谈妥了,不就水太冷了?>
如今江东的部曲私兵制度,使江东的军权实际上是分散于世家大族之中,即便是主将战死,其部曲也会由其未成年子侄继承,形成『少年掌兵』的特殊现象,其本质就是高等贵族的血脉传承,和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没什么两样。>
历史上到了明代之时,江东江南的这种关系,更演变为『乡绅、官僚、官商』的铁三角,朝堂之中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七八成都出身江南地主家庭,他们通过『诡寄』、『投献』等手段避税,甚至策动官僚体系对抗中央朝堂。并且严格限制人口流动,强调阶级等级,明代江南『世仆制』将人口分为良贱两籍,贱籍的人身依附关系世代延续。明面上似乎是雇佣,但是实际上就是奴隶。而且还在文人墨客里面鼓吹所谓『自梳女』,所谓『世代忠仆』,以此来麻痹百姓民众,使得直至后世近现代,依旧有大批的江南人,会下意识的区分谁是城里人,谁是乡巴佬,谁是苏北穷鬼,谁是浦东贵族……>
关中北地,以及中原地区,很多地方因为地处干旱或是半干旱的农业带,不仅是需要大规模水利协作,而且因为土地平整,无法天然形成分散的小庄园体系,更多的是大庄园,于是就更容易出现较大范围的集权政体,也就自然有中央集权的需求。>
而江南『水田经济』加上『河道市镇』的组合,使地方势力始终保有对抗中央的物质基础,而很显然,孙大帝无法打破这个结构,所以不管孙权如何妥协,如何权谋,没有彻底改变政治环境,也就是治标不治本,循环往复而无效做功罢了。>
『主公,若是如此说来,』庞统皱眉说道,『江东岂不是难治之?』>
庞统听闻了斐潜如此论评江东,一方面觉得新奇,另一方面也觉得棘手,毕竟人的事情还好说一些,若是江东环境使得江东政治如此,岂不是换谁去都没有用?>
『江东之事,也不是全无办法……』斐潜正要说些什么,忽然听到远处队列之中一阵喧哗。>
原来是斐潜和庞统交谈之间,行军队列里面出现了一些问题。>
斐潜抬头看去,发现是一辆炮车显然是坏了。着急的军校到了炮车边上,大声的呵斥着,让兵卒将炮车先推到路边……>
斐潜看着那几个炮兵满头大汗的换轮辐,不由感触道:『山东,江东……夫天地之道,贞恒以成化,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