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六一 斗智斗勇(1/2)

顾兰看着吴昊,把手一抬,拦住顾大成,没有让老爸抱住自己。她瞪着吴昊足足有五分钟,突然的一笑:

“吴县长,您还真是个人物。在我顾兰心里从来没有真正佩服过谁,但你是第一个。如果不是吴县长您,我顾兰绝对不会这么轻易的就妥协的。您的方案我接受,但还是有一个请求,不是条件,只是一个请求,就是我想调到大青县,就算不进公安局,不进政府编制也成,因为我原来的那个企业已经开不出工资来了。”顾兰说这话的时候,目光中已经没有了开始时的那种冷漠、傲慢。

“如果你这么说,我可以考虑一下。这样,看你也足够泼辣的,那就去县老城管吧。考虑你的具体困难,公务员编制是不可能了,就给你个合同制吧。”吴昊一看对方软了下来,想了想说道。

刚才还是剑拔弩张,看那架式马上就要出人命了似的,只是一转眼的功夫,两个人竟然达成了协议,一时间,无论是顾大成,还是顾兰的公公,全都是一付蒙圈状。

其实,吴昊之所以敢与顾兰怒怼,不怕她跳楼、死在自己的办公室,那是因为吴昊一眼就看穿了顾兰的本质。

在部队的时候,吴昊专门受过心里学方面的训练,在心里学里,有个心理术语叫“自杀姿态”。简单的说,就是有的人常常叫嚣着自杀,其实不是真的想自杀,这些人只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威吓、威胁别人。看到别人为自己担心紧张的样子,或者为此来要求、要挟别人满足自己过分的条件或者需求,对这种人来说,一般不会自杀。因为这样的人为了自己过得更好,可以不择手段。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自杀呢?

真正想死的不是她这样儿。

真正不想活的人,首长是绝望。对生活缺乏希望,对某些目标没有期待,以及对获得成功毫无信念等。显然顾兰不是这一种,她不但对生活不缺乏失望,反而是充满了希望,否则不会在自己老公刚一出事,就跑到孙发得的房间寻求欢乐的。

第二是认知僵化。这种人将自杀当做解决当下问题的唯一办法。自杀者往往看不到生命中其他的可能性,和新的变化。他们认为发生了某件事,自己就彻底完蛋,某些事情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和解决。顾兰也不是这种人,阎庆的死,对她来说,恰恰是一种解脱,一种新生活的开始。

第三就是对过去记忆的过度关注和概括。对过去生活事件的回忆中,有些人会十分关注消极部分,对于过去个人经历中消极的体验无法释怀,不断反复思考和回忆那些消极部分。并且他们会对过往消极的部分进行过度的概括化,从部分消极推广至整体消极,从而完全否定自我,否定世界,否定生活的希望,否定生命的价值等等。顾兰才不会这样做呢,她更在意的是实实在在的寻欢与做乐。

还有一种,就是问题解决能力的缺乏。这种人缺乏问题解决能力,当面对压力情景时,无法应对。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内部的心理活动是让人恐惧的,担忧的,无法被人理解的。这些都会推动个体封闭自我,自我沉溺在消极体验中,加重无助感和绝望感。而从顾兰找孙发得这伙人,想把事情闹大,最后让政府不好收场、只好答应自己的条件这件事上来看,她不但不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是能力过剩。

最后一种容易杀的人是,心理痛苦。心理痛苦的概念,是指一种由心理需要受阻或没有实现引起的被羞辱、内疚、愤怒、孤独以及绝望等精神痛苦的状态。当这种精神痛苦的程度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个体会将自杀视为终止这种不可承受的意识流动的唯一方法,从而发生自杀行为。一些专家认为,心理痛苦是引发自杀的直接原因,而其他因素,如抑郁与绝望,只有与心理痛苦相联系才与自杀相关。顾兰心里才不痛苦呢,否则老公刚走还不到一天,她就进了孙发得的房,上了他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