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五百三八章 老王悟棍(2/2)

肢协调锻炼。

而在实际战斗中,对手不是死木桩,站在那里不动等着你去打他,而是步法时刻不停地在快速运动。

这个时候,如果缺乏灵活的速度与敏捷多变的身法与步法,在实战时只能眼睁睁望着对手逃脱,而自己的步法却笨拙无法追逐。

上下不协调,即使你的手臂力量再大,再灵活,也很难作用到敌手身上,此种情况就是拳论中所说的“上动下不动,作棍必不重”。

老王通过一番交手下来,也明白了必须刻苦加强步法的训练,步法能使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之间的动作相互协调,从而形成周身上下浑圆一体的整体运动。

而在步法练习的同时,再加上身法的练习,则更能起到完美结合,锦上添花之效。

身动如龟游,棍随身转,身随棍移。棍之左右回环,身之上下浮动,闪身、摇身、拧身、翻身可变化出多种方法和形式,以此取得击敌的最佳站位。

而打法根据敌方变化的情况,随机而动,灵活运用,利用向心力和离心力原理变化发出的反、正、上、下四种劲力和方向,可连环使用。

棍之上法、步之进法、力之追法一气贯注,即自身、神、意、气、劲、形**一统,才能有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追击对手之拳势。

上有棍法下有步法,一身上下相随而自然协调,这乃是棍法中追击对方的手法,也是速战速决之法。

老王到了现在,这才明白过来,棍之六法各有妙用,即虚打、实点、高挑、低押、中拨、下搠。

两个虎口相对准,握紧为体治为用,左右均可随意进,颠倒头尾变化精。

这棍要体现一前一后,一攻一防,忽左忽右,忽上忽下,忽刚忽柔,力与招、招与意、意与敌的五行八卦的变化动作原理。

要做到制招求招,招中求劲或制动求劲,动中求招的不进而引敌进,不退引敌退,不合引敌合的既不让敌长,又不让敌散的内气鼓荡的出其不意的棍法出击的高深境界,故有“棍中棍”之说。

上下合击等力与招法,使敌熔于我棍之中,我发敌即放于丈远之外或击倒棍下,其技击风格别出一格。

但凡实战功夫无不注重攻防的运用,但就是一攻一防中不同的门派却千差万别,有的甚至轻视“攻防”技术,在“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的思想指导下,许多实战研究者只会硬打硬拼而忽略了防守技术的运用。

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杀敌三千,而自伤八百”,虽侥幸取胜,恐怕自己也伤痕累累。有的攻防技术简单,结构不合理,一动手则棍忙脚乱,根本体现不出攻防的精妙。

通过与对手的这一番交手,老王算是明白了,在斗棍时,宁使棍先到,不可腿先行,即要棍引腿,棍先腿后,可免危险。

这步虽不可过高,然亦不宜贴地拖进,致使步法不灵便。

所谓棍有三藏,上节藏肘,中节藏身,下节藏腿。

藏者,包裹不露之谓,变即棍到身到之用意也。

棍亦有二藏,静时棍藏身,动时身藏棍,棍藏身,可以行不意之攻击,身藏棍,可以防全身之危险。

棍术集枪棍之精华,招式发而不隐,一气呵成,暴而不柔,使力尽发而不留余地。

挑、点、崩、抡、劈、撩、拦,朴实无华别具一格,力求正、顺、活、合、快、力、巧、精、妙、绝。

老王由正求顺,由顺求活,由活求合,由合求快,由快求力,力中生巧,巧内生精,精里求妙,由妙求绝,这棍术是越打越精妙,越来越历害。

“呼!”

老王突然长出一口气,大喝道:“棍扫乾坤!”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