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一十七章 试论天下(2/3)

哈,风某只是一介酒肉之徒,可能会让主公失望。”

韩经又抛过一壶酒,“仗义多从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草莽起龙蛇者,比比皆是,老风你当我是那等只看出身的迂腐世族吗?”

大梁为魏国国都,东接齐鲁,南控江淮,西临嵩岳,北据燕赵,平原地形沃野千里,无川泽塞路,当得起诸侯四通辐辏之称。

一利当有一弊,正因为平原地貌水利交通发达,与多个诸侯国境相连,又缺乏山川险隘,这里也成了四战之地,独特的城市背影形成了如今大梁城浓郁的习武风气,韩经走在大梁街头,只见胡裳短裾,行人来去如风,干练爽朗,与新郑城畏首畏尾的百姓、热情奸狡的商贩大不相同。

“经公子,已经到了,您要来府上的消息一早派人提前通传府里,我家君上亲自开中门迎接您来啦。”

闻听此言,韩经不敢拿大,赶忙下车,离宁陵君府还有五六十步距离,疾驱上前,一弯腰一拱手,“劳君侯大驾,经如何敢当!”

弯腰这一拜还未拜实,就被人一把搀起,随后宁陵君也是深施一礼,“公子不以咎顽劣不能教,仍能登门不避,咎铭感五内,府中已备下酒席,愿一尽地主之谊,为君接风洗尘。”

礼数周详,谦恭待人,这便是魏国朝堂执牛耳者之一,宁陵君,魏咎。

“这是三晋有名的五经博士公羊冶,左侧这位是大梁名门之后翟景,接下来这位是执掌魏国上下刑名机要的司寇李慎,祖上就是兴魏百载的李悝相国。”

正式的酒筵当然不是二人对酌这么简单,魏咎请这些有仅仅是的陪客来充分体现了对韩经平访的重视,同时也有借这些人的手考量一番韩经腹中丘壑的意思。

“这三位都是我投契至交,闻得经公子至,无不踊跃前来,就为一睹公子风采。诸位,饮甚!”

魏强而韩弱,相斗或联合无不是魏国主导,占据主动,再者魏咎为魏国朝堂举足轻重的权臣,韩经不过是新郑不名一文的落魄宗族,这么一再吹捧,倍显推崇,实在是令人费解,甚至有一丝不安,魏咎轻执着韩经的手直到敬酒时才松开。

“经公子可习圣贤教诲?”

公羊冶在一轮祝酒完毕后,执樽相问。

韩经迅速从龙阳君、断袖分桃的联想中抽离出来,“少时顽劣,辜负师长教诲,现在想想,真是惭愧无地。”

公羊冶一听,又是一不学无术之徒,膏腴子弟,非常不给面子的放在酒樽,摇摇头不再理会,魏咎连忙打圆场,“公羊先生是真性情的饱学之人,经公子莫怪,在咎看来,公子虽不曾苦读,但品质高洁远甚诸多沽名钓誉之辈,就拿方才公子大方真诚地回答公羊先生所问来说,能自承其非,岂不是君子如玉,瑕不掩瑜?”

“朝闻道,夕死可矣!君上一语点醒老朽,方才多有得罪,给公子赔不是了。”

公羊冶起身赔了一礼,韩经也就此揭过。

李慎:“李某也敬公子一杯,李家世代钻研刑律术法,贵国申相也曾变法强韩,不知公子有何独特见教?”

问的是申不害变法对韩国的影响,实则是考量韩经对以法治国的理解,并且暗绰绰地吹捧自家祖上李悝成就更高,毕竟李悝变法曾使魏国跻身群雄之首,申不害变法仅仅帮助韩国经略吞下的郑国,然后就江河日下,国势渐颓。

“诸侯纷争,列国莫不变法图强,李相开一代先河,法治大行于魏,使魏国拓地千里,一战夺秦河东,覆灭秦卒五十万,为春秋诸侯之合纵长,煊赫武功何其耀目!及至卫鞅至秦,商君律被秦人奉为圭臬,于是秦复夺河东,下河西,威凌天下,何也?”

“韩用申不害,内修政教外应诸侯,除豪强济孤贫,使民有其耕,商旅得其所,国治兵强,于是诸侯数十年不敢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