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424章 大国博弈(2/3)

,除非私交深、彼此都信得过,很显然宇文砚并不在俞晓宇能够放心的名单当中。

俞晓宇与宇文砚等省领导就在县机关食堂吃的工作餐,标准四菜一汤,十分钟不到全部吃完。

之后俞晓宇随即召集外事部门碰头,讨论明天下午与安国首相落实洽谈两年多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按俞晓宇的设想最好利用此次会晤机会把协定框架先签下来,这样既能推动协定文本的最终敲定,同时也算俞晓宇外事工作成绩。

在京都层面特指局委员序列,非常讲究外交成绩,包括商贸协议、谅解备忘录、边境谈判、加入国际组织或取得组织领导地位、联合国双边或多边会谈等等,都属于加分项目。

举例来说,提到向来被国人敬仰的周总,可能绝大多数根本说不出他在治理国家、稳定大局、经济建设等方面成就,但无人不知他陪尼克松喝茅台,参加马尼拉国际会议,妙语巧怼外国记者等经典故事。

更不用说港澳在谁主导收回,当年是谁震慑英国女首脑以至于下台阶时摔了一跤等等。

往近处说,朱正阳在上高工作期间成功处理竹笋事件也令国人振奋,感觉扬眉吐气了一回,不能说对日后上位起到决定性作用,但综合评分就是这样一点点加上去的。

内正方面,无论经济还是正治以及人气人脉,俞晓宇都没问题,唯一弱项就是外交。虽说也不能怪他,自打进了京都一直主管农业农村、水利、食品安全等领域,与外交基本沾不上边。

这也是上次东南亚三国联合外交照会后俞晓宇高度重视亲自主持会议的原因,后来白钰成功游说柬方高层化解危机,两江贯通工程毫发无损令得俞晓宇颇为欣赏。

此次俞晓宇亲自出席“421特大垮坝事件”总结大会只是个由头,重点还是会晤安国首相竭力促成双边自由贸易协定。

然而,这桩协定谈了两年多始终无法落地又有深层次原因。

纵观历史,安国始终笼罩在南亚大国的阴影之下,虽说近百年来正府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消除其影响,但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南亚大国对其意识形态渗透使得这个过程进展缓慢。

弹丸之地,孱弱小国,却又夹在两个大国之间注定成为地缘正治的焦点,中国与南亚大国都想将它争取过来以形成战略缓冲。

南亚大国采取威吓手段,陈兵十万配以最新式陆空武器在边境,阻止它向中国靠拢;中国则施出拿手绝招——贸易武器来吸引安国,这招数千年前丝绸之路就用过,屡试不爽。

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就源于这个大背景下。

几十年来中国对与安国接壤的由边民自发交易形成的边境贸易基本处于放养状态,即不征税、不关检、不限制,说穿了就是鼓励对面加强与我们的贸易往来既而增进友谊。久而久之连安国正府都参与全方位开放的自由贸易,交易额越来越大并明显提高国民经济中的比例。

然后京都商务部出面了,说老安呐,你看现在边境贸易额都这么大了,是不是设个自由贸易区把这一块管起来?否则国际走私、贩毒分子、军火贩子在里面捣乱,不利于市场长治久安的发展。

站在安国立场当然不愿意,巴不得越乱越好才能混水摸鱼。但中国人已经放了话这叫先礼后兵,讲得客气点是双方协商,其实把边境全面封锁起来自由贸易区立马完蛋。

中国这边市场纵深体系完善,西方不亮东方亮;安国那边就惨了,往南受到市场保护意识强烈的南亚大国挤压;往北那块地方比自己还穷;往西也是难兄难弟,必须倚仗中国这颗大树。

自由贸易协定谈什么?怎么谈?

京都商务部说双方商定划出一块地方作为自由贸易区,仅仅加强市场准入和秩序管理,严防贩毒和军火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