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33 甄芙(宓fú)(四)(2/3)

说是伏羲,游于洛水溺死而封水神的,与死于业(邺yè)城、葬于业(邺yè)城,从没到过洛水的甄芙(宓fú)毫无关系。

说比其小整整十一岁的小叔子,暗恋大嫂,可以想见得到,这位大嫂是多么美艳?

还有许多关于甄芙(宓fú)生前的传说。

其中“灵蛇髻”是最富传奇色彩的。

说是魏宫庭院中有一条绿色的蛇,嘴里不断吐出红珠,像梧子一样大,却从不伤人,每次想伤害这条蛇的时候它就会消失不见。

只有每天甄后梳妆时,这条蛇才盘结成如同髻一般的形状出现于她面前,甄后觉得非常奇怪,因此效仿这条蛇盘结的形状梳髻,巧夺天工,非常好看。

所以甄后的发髻样式每天都翻新不同,这种发髻被叫做灵蛇髻,其他宫人纷纷效仿,却不得甄后一二分美丽。

甄芙(宓fú)死后的事,也有不少离奇古怪的传闻:

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经发掘业(邺yè)城中一座古墓,墓中没有别的物品,打开棺材后看到里边躺着一个妇人,颜色如同活人一样,姿容艳丽。

年纪看上去只有二十几岁,穿的衣物也并非现世的形制。

没过多久似乎有了气息,窦建德于是将妇人收入军中。

三天之后醒来,对窦建德说:“我是魏文帝的宫人,随甄皇后在业(邺yè)城,死了之后葬在这里,命中应当再生,但是没有亲属可以申诉,于是,一直待在墓中,不知道如今的年月。”

又说甄后被害的前因后果,都了了分明。

窦建德非常宠爱她。

后来窦建德被太宗所灭,太宗想要纳她,她辞说:“妾在黄壤中幽闭已经有三百年了,若是没有窦公,怎么能再重见天日,现在他死了,我也没法独活。”

于是,含恨而死,太宗为此感到伤心。

这里还有一段“公案”,以曹操那样一个色鬼,就因为他儿子先入为主,捷足先登,就不去沾甄芙(宓fú)的边了吗?

关于曹丕为什么要杀死甄芙(宓fú)?这个史学界众说纷纭,但有一种观点,颇为合理。

那就是,曹操本有意甄芙(宓fú),甚至说过,“破城正为此女”之类的话,但无奈让曹丕捷足先登了。

但曹操与甄芙(宓fú)之间,总有一种不清不楚的联系和小道消息,这也让曹丕非常恼怒。

当他登上帝位以后,选择亲近郭贵妃,除了因为好色本性之外,也是一种“冷战”和报复,最后一怒之下而杀甄芙(宓fú),更是这种心态的极端体现。

而曹操当年不娶甄芙(宓fú)为妻妾,除了曹丕抢先一步,更有着深层次原因。

曹操和袁绍,年少时便是亲如兄弟的好友,后来他俩彻底反目成仇,成了不共戴天的敌人。

从这种关系上讲,娶老朋友的儿媳妇,不太合适;娶仇人的儿媳妇,则更是会让世人耻笑。

所以,曹操才没有向他儿子横刀夺爱。

最后,附录甄氏著的一首诗,诗名叫《塘上行》: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 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卸(薤xiè)?

莫以麻希(枲xǐ)贱,弃捐菅与蒯? 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萧萧(翛翛xiāoxiāo)!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

白话翻译:

蒲草长满了水池,它们的叶子隐约相间。正如你的宽厚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