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 session_start(): Unable to clear session lock record in /home/www1/www1/1/19/www.xoyo100.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Warning : session_start(): Failed to read session data: memcached (path: 127.0.0.1:11211) in /home/www1/www1/1/19/www.xoyo100.net2026/chapter.php on line 3
第36章 蓝玉的覆灭(3/4) _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 逍遥小说网
第36章 蓝玉的覆灭(3/4)
二月,我们以此为线索,看看在这一年的前后出现过什么事件吧?这些事件应该对蓝玉案的处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经过查找分析,答案如下: 史载:洪武二十五年(1392)四月,太子朱标病亡,其子朱允炆继太子位。 如果联系起来仔细思考一下,朱元璋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朱标是朱元璋的长子,但并非嫡子(其母为庶母),而朱元璋却早早地将他立为太子,可见他对朱标是很满意的。朱元璋对朱标的深厚感情,使得他在朱标死后选择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继承皇位。 这个选择应该说也是不错的,从后来的情况来看,朱允炆也是个很好的继承人。但问题在于,朱允炆太小了,他不像自己的父亲,经历过开国时期艰苦的考验,也没有驾驭群臣的手段。 蓝玉这一批开国功臣,文韬武略,能谋善断,只有朱元璋能够控制他们,朱标也还算有点威信,用俗话说就是还勉强能压得住阵,但朱允炆就完全没办法了。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岂能拱手让人,良弓走狗之类的要先清理干净,这样才能保证朱允炆的皇位。 朱元璋杀掉了那些能干的大臣,但他还要考虑到,必须有人去保卫国家,而那些未经历过战争考验的书呆子是不能完成这一使命的。朱元璋完美地解决了这一矛盾(至少他自己这样认为),他把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到了各地,这些人历史上称为藩王,允许他们拥有军队。 我们不得不佩服朱元璋,他也想到了这几个藩王有可能会造反,于是他创造了一整套制度来制衡各藩王的权力,这一制度我们将在后面详细介绍。应该说他所制定的藩王制衡体系相当完善,但并不完美。 再仔细的人也会有疏漏,朱元璋也不例外,他的这个体系有一个微小的漏洞,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个漏洞虽小,却是致命的。 另一个故事也可以说明朱元璋杀害功臣的动机。 有一次,朱元璋又要杀掉大批功臣,朱标看不过眼,劝他: “陛下杀人太多,恐伤了和气。” 朱元璋没有说话,叫人找了一根带刺的木棍丢在朱标面前,让朱标去捡。 朱标也不是白痴,看见有刺自然不动手。 朱元璋冷冷地看着他: “我杀人就是要替你拔掉这根木棍上的刺。” 这件事很清楚地说明了朱元璋的动机,但这个故事还有下半部分,从这一部分里我们能够了解朱标是怎样的一个人。朱标身为太子,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的尊荣,但他也是一个重要的人物,有必要出个场。 出乎朱元璋意料的是,他的口气并没有吓倒朱标,这个平时说话轻声细语的儿子居然敢反驳,而且话说得十分难听。 他以同样冷淡的口气说道: “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 这句话是比较狠的,大致的意思是:有什么样的皇帝,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你自己不贤明,怎么能够怪大臣呢? 朱元璋被惊呆了,这个老实巴交的儿子居然敢挖苦自己!他勃然大怒,拿出当年打天下的气势随手操起武器——座椅,朝太子掷去。朱标身手敏捷,躲了过去,但朱元璋的这一板砖还是让他吓得不轻,回去就生了重病。 朱标确实是一个仁慈的君主,而且他敢于坚持原则,属于外柔内刚的性格。朱元璋一生看人都很有一套,他选择的这个继承人也应该是相当不错的。 而他的见识,似乎也很卓越,所谓“皇帝是尧舜一样贤德的君主,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很有见地,如果后来的崇祯懂得这一点,估计还能多撑几年。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朱标都是理想的继承人,他自幼跟随朱元璋,谦恭待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骗了康熙女主
若世:星启混沌
谨言
骗婚总裁,老婆很迷人
逆天修仙:极品女剑君
我的美女战队
这是个有点坑的系统
爷是女王,得哄着!
长嫡
锦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