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五百四十七章 史笔如刀 法外开恩(2/3)

恰逢西天诸佛以剿逆贼,清君侧之名攻打天庭,玉帝大喜,以重诺许之,欲重夺其位。天帝乃与西天开战,四渎龙神首战告捷,阵斩四大金刚。二郎真君后立奇功,取四菩萨之文殊首级于阵前。佛祖动怒,欲降二郎。天帝愤而出手,佛祖不敌,西天破碎,佛门打败。佛祖如来为求苟且,以命相抵,换佛门生机一线。自此,玉帝所期皆成虚妄,唯死而已。

玉帝死,太白金星慷慨随其行。求仁得仁,至死不渝,可以列传。

帝欲改制,诸神不从。托塔天王李将军秉承众意,上书求请。帝不从,乃使二郎真君,封真武帝君之神为代刀,手刃李将军于殿前。此神既死,群神寂静,再无敢言。帝遂大改旧制,神仙妖魔,尽皆臣服。以今观之,帝乃王霸之君,非是仁厚之主。量刑立法,以为约束。手段酷烈,斯诚可畏。纵两千年风气之一改,尚未知今后而何从。帝非旧帝,臣岂能为旧臣呼?

这是天庭之上的史官在周易入主天庭之后所写下的记载。因为钦天监不知从哪里翻出来了“太一在上,八主在列”的说法,周易这个天帝的年号在他正式登位的那一天就已经是变成了太一。所以的,这段记载十有八九会变成《太一本纪》里的内容。

就内容来说,这些史官的记载还算是中肯。就起码的说,他们还没有明着骂自己暴君、昏君。这算是幸事,但是历来看史书可不是单单只看一个本纪就能看得出来的。

就像是唐本纪里说唐太宗贤明智慧,善于纳谏,君臣和睦。但是再看魏征的故事就能看得出来,这只是个表象而已。一个在大臣死了之后被皇帝亲自砸掉墓碑,毁掉先前的儿女婚约,这可不是一副和睦的模样。同样的道理,这要是在《天庭列传.李将军本传》里有上之前的那么一段话的话,那么周易的名头恐怕还真是要烂大街了。

他不想做唐太宗,更不想做崔杼。哪怕是一定要找一个效仿的目标,他也希望自己会是赵襄子而不是别的什么人。虽然说赵襄子三次被豫让所刺,绝对算不上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情。但是因为他三释豫让,以嘉其忠心的行为,反而是让他得到了世人的赞赏。

就名声上来说,赵襄子可比这两位干净的多。而在依法效施的情况下,周易觉得就算是不能借此搏出一个好名头,也应该不至于落下骂名才对。而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理由,他才愿意对金吒和他的兄弟如此网开一面。

这算是他少有的怜悯了,但是面对他的这番好意,金吒却是一点也不买他的帐。甚至说,他还因为周易的这个行为而感受到了深深的羞辱。

“够了!你让我置复仇于不顾,好对你这个杀父仇人摇尾乞怜吗?你这昏君,你这是痴心妄想。我宁愿一死,也绝对不会对你这个家伙摇尾乞怜的,绝对不会!”

“你才够了。我只说一遍,你给我听好了。”不想杀他不代表不能杀他,周易虽然有心搏一个好名声,好让那些秉笔如刀的史官好对他手下留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会在这个问题上进行无限的妥协。可一可二,但不可再三。所以这一次,算是他最后的容忍。

“我放你们兄弟一马,是看在你们一片孝心的份上。但是你给我听清楚了,你们父亲的死是因为他挡了天庭的大势所趋。天庭的大势大义之下,我管你是有着什么样的理由,都是绝对站不住脚的。这才过家国天下,国在家前的道理。所以,我不后悔杀了你们的父亲,你们也别指望着一个为父报仇能成为你们的免死金牌。一次两次,我可以放过你们。但是你们要是不知好歹,我也不介意让你李家绝后,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

“哈!好一个大势所趋。你这昏聩无能的暴君,以为这样的说法就能让我兄弟打消为父报仇的年头了吗?你也太小看我们了。这天下从来不因尧存,不因桀亡。你代表不了天下,也代表不了这个天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