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旧病复发(2/3)

,再一同进军。

可京师危急,刻不容缓,于是种师道命人沿路张贴告示,对外宣称西兵百余万来援,并需设旌旗,是大张旗鼓、虚张声势的来到了开封府。

事情果如种师道所料,完颜宗望等金人不知种师道大军虚实,且惧种师道之名及麾下“百万雄师”,于是勒兵后退,退至开封府北面牟驼冈安营扎寨,构筑工事,不但不敢再行攻城之举,还约束游骑,再也不敢出外劫掠了,生怕中了种师道大军的埋伏。

“下官拜见种少保!”李纲引人立在城门之外,见种师道大旗到了之后,李纲躬身施礼道。

其实李纲目前的官职也不小,且李纲为文臣,而种师道为武臣,因而李纲大可不必以下自居的,大可不必如此卑微。

可种师道成名已久,其威名名扬天下,且种师道又是李三坚的泰山老大人,虽种师道心中一直膈应此事...因此李纲态度异常谦恭的拜见种师道。

而令李纲等人感到有些惊讶的便是,一生都在战马背上渡过的种师道此刻居然没有骑马,而是坐在一乘软轿之内。

“李侍郎不必多礼。”种师道掀开轿帘,看了李纲一眼后说道:“老夫重病缠身,就不见礼了,李侍郎见谅。”

种师道说罢,就放下了轿帘,命手下扈从将他直接抬往皇宫。

种师道确实是生病了,且病情还不轻。

此时的种师道早已过了古稀之年,本来是在南山豹林谷隐居,养病养老,可赵佶、赵桓的一纸诏书,再加上种师道心忧国事,因此种师道不得不重新出山。

勤王的路上自是异常艰辛,一路之上,种师道还心忧国事,因而种师道引军到了开封府之后,根本是无法骑马了,只能乘轿,被手下扈从抬进了开封府。

同时种师道是不赞同李纲守城的种种举措的,颇有些不以为然的。

守城不是这么守的,城门紧闭,不行一人出城,这是在敌军在绝对优势之下,是敌军将城池死死围困,不得以的情况之下才行封城之举的。

封城之举的恶果便是城中米粮、油、盐等日用之物是一日少过一日,是日渐短缺,而开封府之人多达一百余万,米粮、油、盐等日用之物日益短缺,时间一久,就会引起城中百姓不安,甚至引起骚乱都有可能。

此时金军人数并不多,仅六万余人,其中真正的女直人也不多,大都为渤海人、契丹人或燕地汉人。

在如此情形之下,就没有必要封城了,而是可以命宋军一部驻扎在城外,与城中宋军互成犄角之势,与金军对峙,然后可允许百姓在宋军的保护之下,自由出入开封府。

若是金军细作因此混入城中或者金人突入城内,也是不惧的,城中如此之多的宋军及百姓,还怕区区一些金人吗?

不过李纲一介满腹经纶的文臣,未习兵事,能够谏君王,振军心,鼓民心,将开封府守得如同铁桶一般,也真是难为他了,种师道心中转念想到。

李纲闻言心中颇为感动,这么大年龄了,还亲自率军勤王,重病缠身,仍是心忧国事。

李纲心存感动,扶着轿子就与种师道一同进入了城中。

.....................

宋帝赵桓得知种师道亲自引军前来,顿时大喜,命大开宫门,并允许种师道乘轿入内,并亲自迎候在了宫门。

赵桓命人赐坐、奉茶,寒暄几句后就急迫的问道:“今日之事,卿以为如何?”

“陛下...”种师道闻言,沉吟片刻后答道:“金人人数较少,仅六万余人,也敢孤军深入?蛮夷之人,实不知兵法也!陛下,我大宋军民何止千万,当断其后路,劫其粮道,待勤王之师汇集,定能使金人有来无回。”

种师道并非是轻敌,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