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8章 先当几个月京兆尹过渡一下(3/4)

回归畿内。至于百官……百官近况如何?”

李素脸颊的法令纹微微一抽:“百官中有京兆尹赵温、宗正刘艾、光禄勋邓泉、大司农张义等数十人逃出长安,被权摄汉中王所救,三公除杨彪卧病在床,其余均被李傕杀害,公卿死者近半,其余活着的也还陷于城中——陛下可是要等王师将他们救出,再带着他们一并迁都?”

刘协很是尴尬,他原先还不知道百官的死伤有多惨重。

李素也注意说话分寸,渐渐让皇帝意识到他的出逃导致了李傕因为恐惧自己会被定位朝敌、怕刘备攻城时城里有内应,才这么狂杀诛锄异己。

不一会儿之后,刘协终于意识到自己抛弃百官百姓宗庙的失德所在了。

这个失德分量不小啊,你好意思再开口要很多条件吗?

为了面子,刘协也不得不拉着旁边的董承一起说些后悔的话:“国舅,此皆朕之过也,你们都是救驾功臣,奈何辅佐了朕这般不肖失德之辈。”

董承连忙跪下:“陛下何出此言,陛下不过是事急从权,一切还是李傕丧心病狂,陛下不必揽为己过。”

刘协:“国舅不必安慰朕,抛弃宗庙、百官,若是还不认错,天下人心将如何离散?朕自当下罪己诏。”

董承:“陛下不可啊!值此国难之际,朝廷权威早已被董贼、傕汜卑污甚矣。再下罪己诏,恐怕远人愈发不敬。”

刘协不知所措地摆摆手,转向李素问道:“卿以为如何?”

李素长揖而言:“陛下常省己身、闻过则喜,天下必然敬重,不过,此事也不必急切。刚才陛下提到迁都时百官的处置……”

刘协一拍脑门:“卿提醒得是,朕都忘了正事儿。既局势如此艰危,百官都还没救出,朕又何谈迁移朝廷?

这样吧,若是已经出城、受皇叔保护的百官,有愿意暂时来弘农的,可以来此。长安估计一时也收复不了,朕今年就暂住弘农行在,一边遣使让河南尹朱儁修缮雒阳,预做准备。若是一切顺利,明年再议从弘农东归。至于到时候带多少百官,也请皇叔届时再行商议。”

这是为了换取刘备的支持,进一步放权示好了,到时候公卿里如果不愿意跟着皇帝走的,把办事机构留下也行。作为皇帝,其实已经没有多少政务可以处置了。

不过,刘协眼下只是为了脱困换取支持,这么随口说说的,刘备要主政,也不够名正言顺。

李素当然不能由着不谙礼法的小孩子随口许愿,他办事必须名正言顺,所以就提醒道:“臣此来,还有一件事务,要代替权摄汉中王备请示——当年圣意册封为汉中王,刘备再三推脱,只因故司徒王允遇李傕之害,朝廷陷于贼手,无法通使,也无法知陛下真意,不敢妄自退却,这才权摄。

刘备受封之时,明言此为勤王成功之前的权宜之计,一旦北伐匡扶朝廷成功,自然另行议赏、却此不称殊荣。如今朝廷幽而复明,正要请陛下恩准刘备的辞让。”

刘协立刻从临时御座上站了起来:“这如何让得!皇叔两年前的救驾之功、及献还玉玺,便已当得如此封赏。如今再击破朝敌李傕、郭汜,有救国之功,汉中王爵位,他当得的,舍他其谁。

今日也无外人,朕不妨先跟卿说,待长安收复,朕就请为皇叔设坛祭告,去掉‘权摄’二字,待郭汜伏诛、克竟全功,便为皇叔加大司马。

何况,如今雍凉未平,郭汜及其余西凉贼臣余党尚在,朕不会另外册封当地官员,凡是地方平治所需人才,听任皇叔因需而表。朕看,卿也保留右将军号,暂领京兆尹吧。赵温年初因地震免了司徒,如今还请送他回来,到朕身边复为司徒。待长安收复、郭汜也平定之后,再为卿等另授官职。”

刘协这是已经意识到,就算刘备肯尊奉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