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33章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2/3)

可以不听,反正最后刘备还会自己修饰后表给皇帝的。

李素估计,王平可能要升到级别更高的校尉,张任最多做都尉。徐庶右将军参军的兼职不会变,但本职能升一升。

典韦运气好,斩了韩遂,在护军这条路上能再走远一点,不过要做到“中护军”还有难度——“中护军”的话,只有大司马或者大将军下面可以设此属官(护军都不是朝廷的官职,而是幕府的官职,中护军隶属于大司马或大将军幕府。)

而关羽和李素已经非常高位了,不可能因为杀个韩遂就直接升官,加一点封侯的户数倒是可以的,肯定要凉州战役彻底结束后,一次性讨论升官。

另外,因为朝廷上大骠车卫四个位置都被各方诸侯占满了。只要皇帝还是刘协,除非转文职,否则上面没有位置。

至于李素,除非给三公,否则他已经是秩在九卿之上,根本挪不过去。

所以李素想来想去,为了避免刘备难做,在私人书信里帮刘备想了一个新的赏赐升官制度,叫做“开府仪同三司”。

这不是李素瞎想的,也不是李素故意要把后面朝代的赏赐拿到现在来用,而是有基础根据的:

历史上,“开府仪同三司”要到魏晋的时候才正式确立为一项常设制度,意思是说受此封赏的人虽然不是三公、但是可以享受跟三公一样开府治事的办事机构、享受三公的仪仗礼制。

可以近似理解为“享受三公待遇、像三公一样处理事务、但不是三公”。

不过,最早的此类待遇实际特例,其实是郭汜和樊稠——历史上的194年,郭汜樊稠击败韩遂马腾后回朝,实现了跟李傕“并开府视事”,导致长安城里有李傕郭汜樊稠三个将军府,和三公三府,合起来一共“六府”治理朝政。

如今樊稠因为几年前的蝴蝶效应,就在阳平关战役种被射杀了,郭汜因为前年立功比李傕快,最后也是以骠骑将军的位置得到开府。所以“右将军开府”和“后将军开府”并没有实际发生。

李素觉得给他自己和关羽抄历史上郭汜樊稠的待遇有点不吉利,而且搞特殊化显得很跋扈、目无朝廷,所以就劝刘备先设立制度、形成常法,然后用常法封赏,不要搞特殊化。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凉州平定之后,关羽就是“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李素就是“右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部级”的九卿和“国级”的三公之间再弄个“副三公级”。

……

讨论完心情愉快的升官发财问题后,剩下的就是棘手的硬骨头:如何处理俘虏和周边各县残敌。

李素和关羽讨论之后,先派出张任带兵三千,分取金城郡剩余诸县。让王平带兵两千,顺着黄河源头来路方向挺近,跟还在刘家峡的徐庶回合后,把徐庶的三千人也带上。

逆黄河翻积石山,去枹罕、兴国等地,把宋建的地盘能收编多少就收编多少。如果遇到敌人继续拥立新主抗拒,或者是逃离枹罕继续深入青藏高原,那就守住枹罕的积石山隘口后,暂时别管了。

积石山就是祁连山的南侧支脉,一般认为青海-甘肃边境西北-东南走向的那条大山脉才叫祁连山。而从青海湖以南转为正南正北走向、分隔青藏高原和甘南地区的那条山,就是积石山。

李素现在也没有深入青藏高原追杀残敌的兵力和后勤,所以把黄河从积石山流出青藏高原的那个隘口堵住就行了。

王平张任走后,关羽坐镇金城的剩余兵力就更少了。他非常担心俘虏察觉到空虚后再次叛乱。

但这些凉州贼虽然可恶,杀俘还是不祥的,所以李素关羽商量之后,提出了只惩办有叛乱罪行的人。

完全不杀也不行,因为这些人造反习惯了,已经到了比李自成张献忠还反复无常的程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