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44章 各方面都被碾压(2/3)

他的工作性质,导致他对“敌占区”的直观认知是最匮乏的,一点都没亲眼见过。

一个自命王佐之才的文官,心中暗暗以萧何自居,以框君辅国、让前方足兵足食为任。哪怕知道对面更强,但只要没被直观羞辱,总是会心存侥幸。

最后,却发现自己在足兵足食方面,被对面如此完爆,那心态,当然是爆炸无比。

汉军给使者提供的饭食还不错,但也不算刻意隆重款待。

荀彧和司马朗司马懿待遇一致,每人一个食盒,里面有一条切段蒸的草鱼,盖着姜丝葱丝祛腥。还有些腌渍的肉脯,也是蒸熟的,下面垫了菘菜、蘑菇、竹笋。

主食就是粗糙的籼米蒸饭。

荀彧却丝毫没有胃口,他只想多解开一些疑惑。于是吃着吃着就离席,去屋门口巡视他带来的那些曹军侍卫骑兵。

然后荀彧就看到那些普通骑兵,吃的米饭和蒸肉跟他们这些当官的是一样的。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官吃的鱼是新鲜的,蔬菜也是新鲜的。骑兵吃的是腌菜,没有鱼。

荀彧以此度彼,看来汉军官兵之间,待遇差距也不大。

这已经让他愈觉震撼,就想出驿馆走走,但被陈到的人拦住了。再三申请,陈到才派了骑兵保护,让他们在街上走动,但不能去军事禁地。

荀彧择机询问了一些本地百姓,和基层士兵,主要是挑那些一看就是参加过前几个月挖运河劳役的,了解他们的生活——

荀彧精于内政,所以对民夫是否有长期服役,还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出来的,实在不行拉过手看一下手掌的老茧都知道。

连续几个月高强度挥铲锹的人,手都明显不一样。

荀彧问他们:服役的时候,官府有没有完全提供伙食?是否要民夫自备一部分干粮?徭役有没有耽误秋收?

得到的回答,都是官府会集中提供伙食,没秋收的时候,所有人抓紧挖河,到了非抢收秋粮的时候,连士兵都会帮着收割。

时间统筹非常好,百姓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有限,只是服役了两个月——而正常情况下,百姓本来就要每年服徭役至少一个半月,这是法定的。

然后,与百姓的交谈中,荀彧还惊人地得知,刘备组织几十万人干活,居然还能尽量保障前方人员吃新鲜蔬菜,还是最近冬季严寒越来越明显,新鲜蔬菜实在短缺,才让士兵们都吃腌菜。

荀彧当然知道,在农村,在原产地,菘菜萝卜这些新鲜蔬菜,成本是比粮米还低的。让民夫多吃杂菜少吃饭,也是节约开支。

但是,这是前方战地!当地聚集了那么多人,物资是需要别处集中转运过来的!蔬菜笨重,同样分量体积不顶饱,那就意味着运输量会加大!

而运输都是有路途损耗的!蔬菜更是容易腐烂,要是运送路上时间超过半个月,绝对全烂光了!

刘备怎么做到的?!确切地说,是诸葛亮怎么做到的。

可惜,这些问题普通民夫也回答不了。荀彧走访了半天无果,最后还是回驿馆的时候,陈到把荀彧一行的企图上报,得到了许可,才由陈到亲自为荀彧解惑。

“荀公,看来曹操治下,民生凋敝呐,也没什么爱民贤才帮忙统筹。在朝廷光复治下,这些都是很基本的,丞相和诸葛尚书家,都深谙调度之道。

今年陛下出兵之前,整个南阳郡和河南尹的田土,乃至一部分襄阳郡的田地,都被官府担保、要求全部种植蔬菜。而种粮是后方远离前线各郡的任务。

加上有南阳运河和讨虏渠先后疏通,这点水路转运算什么。诸葛尚书说过,他复盘过丞相去年的研究,多吃鲜菜对于大军长期驻扎集结、减少疫病也是有好处的。

虽然具体怎么个好处还不知道,但既然惠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