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93,文景之治(2/3)

少做损耗国力的事。汉朝的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

经过文、景两位皇帝四十年休养生息,汉朝民富国强,繁荣稳定,人称“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给汉武帝留下很厚的家底。汉武帝即位的时候,国库里的钱、粮多得能淤出来。百姓家境殷实,连居民区看大门的大爷都天天有肉吃。

想当年,战争刚结束,百业萧条,一石粮食能卖到几千甚至一万钱。而一个雇工的月工资也就千把钱左右,别说吃肉,吃饭都吃不起。现在粮食多了,粮价降到百八甚至几十文一石,大概也就合一文钱一斤。

汉高祖废了秦朝的半两钱,改用四铢钱,含铜3克左右,价值人民币一毛多钱。一毛多钱一斤粮食,便宜死了。肉就是比粮食贵十倍不也就10文一斤,谁吃不起?

汉武帝就是在国内外形势一片大好的背景下登上皇位的。

汉武帝上台伊始,下令求贤,让大家向他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敢谏之士”。这是对朝野做出一个姿态,表示我要做一个任贤用能的好皇帝。

朝臣纷纷把自己认为是贤良的人推荐给汉武帝。各地一共举荐了百十来人,诸子百家都有。这百十号“贤良方正”就“古今治国之道”向皇帝进行笔答。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公务员考试。这种选拔官员的方法被称为察举征辟制,也就是下面择优推荐,上面考核录用,实际上就是汉代的科举制。跟后来的科举不同的是,只有被地方官推荐为“贤良”的人才有资格参加皇帝的考核。

大儒董仲舒的答卷引起汉武帝的兴趣。汉武帝亲自召见了董仲舒,向他当面请教。董仲舒于是从仁义礼乐的角度阐述了儒家治国思想。他的策论被称为“天人三策”。

在所谓的“天人三策”里,董仲舒说天子作为上天的儿子下凡到人间是负有使命的。这个使命或者叫天命就是在人间创建和谐社会。天子干得好,老天爷会很高兴。干得不好老天爷会很生气,后果会很严重。老天爷表达他的喜怒哀乐是通过降祥端和降灾祸。如果天灾人祸频发,那就说明老天爷对天子的工作很不满意。再不警醒,老天爷就要把天子炒鱿鱼。要创建和谐社会就得行儒学行教化,用儒家学说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我们刚从秦朝乱世过来,需要用儒家来拨乱反正,其他各家包括黄老的道家都不合时宜。乱世之后宜用儒家而不是道家。要想很好地推行儒学,除了推举人才之外还应该建立学校培养人才。

“天人三策”很投汉武帝的脾气。

儒家“礼”的概念强调等级观念,认为君主拥有绝对统治权。这对希望做个强势领导的汉武帝来说非常欢迎。

尤其是董仲舒用“君权神授”一套理论神化皇权,以“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来解释君臣上下尊卑的秩序。这套理论对巩固皇权非常有益。

儒家礼义教化百姓的主张对皇帝加强皇权也有极大帮助。

“教化”类似于温火煮蛤蟆,可以用最小的代价达到最大、最长久的功效。

法家强调刑罚,不听话就打屁屁。类似于急火煮蛤蟆,蛤蟆遇热“扑扑”往外蹦,反应强烈,反抗也强烈。大批蛤蟆拼死往外挣扎把锅都顶翻了。秦朝灭亡就是一个例证。

法家在秦朝倒了牌子以后,汉朝开始用道家为主的黄老之学。道家主张“无为”,干脆不点火,任蛤蟆在锅里洗澡。蛤蟆是舒坦了,做饭的闲死了,体会不到做饭的乐趣。尤其像武帝这种好动的人,闲得两个膀子难受。

儒家这招好啊,温火煮蛤蟆,一点一点地加热。蛤蟆跟洗温泉浴似的浑然不觉。但就在半梦半醒之中,蛤蟆被煮熟了。期间即使有个别敏感的蛤蟆感觉到热想蹦出来,已经浑身乏力了。温泉水暖浑不知,再想雄起娇无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