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09,王小波李顺起义(2/3)

幕掩护靠近辽军。

宋军在佛晓时分发起进攻,杀入辽军大营。辽军主帅耶律休哥在大帐中吃早饭,突然看见宋军闯入,吓得筷子掉在地上。宋军过来就是一刀。耶律休哥下意识举手护头被砍断手臂。他忍着剧痛逃出大帐,骑上一匹马逃之夭夭。辽军没人指挥,各自为战,被一千宋军打得溃不成军。

不过宋军毕竟人少,虽然搅得敌营大乱,但自己也陷入重围。

就在这时,李继隆得到消息后率军杀到。李继隆和尹继伦里应外合彻底击败辽军,斩杀数千人。

辽军逃回之后,数年不敢南侵。

宋军也没有趁势反攻收复失土。首先,宋太宗两次北伐铩羽而归,失去了收复旧河山的雄心和信心。其次,国内灾荒不断,财政不佳,宋太宗也不愿再起战争。另外,国内出了两件麻烦事牵扯了宋太宗的精力。陕西的李继迁和四川的王小波先后造反,引起西北大乱。

李继迁是前面提到的夏州军阀李继捧的远房弟弟,时任夏州自治区所属银州的地方长官。李继捧取消自治回归中央。但李继迁拒绝交出银州,煽动党项人造反。

宋军派兵袭取了银州。李继迁便率众和宋军打游击。大西北地广人稀,党项人善骑射,来无踪去无影,飘忽不定。宋军始终奈何他不得,几次围剿都被他逃脱。

宋太宗见这家伙挺难缠便把李继捧派去以夷制夷。没想到李继迁把李继捧拉了过去,声势更盛。李继迁还和辽国勾搭在一起,让宋朝更加头疼。宋太宗直到去世都没能剿平李继迁。

王小波是做茶叶生意的商贩。宋朝为筹措军费把茶叶也列为国家专卖。王小波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一气之下竖旗造反。王小波竖起反旗后,百姓纷纷响应王小波。

宋朝官府在四川盘剥过甚,民怨极大。四川的税收占全国税收的三分之一,可以想见百姓的负担有多重。适逢四川大旱,百姓的日子更没法过了。

993年,王小波号召百姓起来反抗。他对百姓们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我最痛恨的就是贫富不均。我起兵的目的就是均贫富。

他率领起义军攻克县城,队伍迅速壮大到上万人。随后攻克州城,人数增加到数万。他每占一地便率领百姓打土豪分田地,只给地主富农留下必需的家用,其余的财产全部分给贫下中农。他因此得到了贫苦百姓的衷心拥护。

在攻打江原县的时候,王小波中箭而死。他小舅子李顺接过帅旗继战斗,终于攻克了江原。

起义军在李顺的带领下连战连胜,顺风顺水,横扫四川,人数发展到十多万人。成都知府郭载战败逃往梓州。李顺在成都登基坐殿,自立为大蜀王,建立了革命政权。

王小波、李顺应该被称为“同志”。王小波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李顺将均贫富的口号付诸实践。他们应该被视为平均主义或者原始共产主义的先驱。

不过,虽然说王小波是第一个把均贫富作为革命口号的人,但他并不是第一个有均贫富思想的人。均贫富的思想自古就有。这个思想的根源就是均田制。

均田制屡被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破坏,失去土地的农民怀念均田制,希望能够回到均贫富的时代。

四川是难民的最佳避难所。四川偏居一隅,与世无争,不容易被中原的战火波及。并且四川作为天府之国也容易活人。各地难民都愿意来四川躲避战乱或逃荒。但是他们来到四川后买不起土地,只能给地主打工,混口饭吃。

四川聚集了大量的“旁户”。地主不愁招不来人,给佃农的待遇很差。佃农又恨又无奈。

王小波、李顺在这种情况下喊出“均贫富”的口号,对佃户来说很有吸引力。

据《梦溪笔谈》记载:“顺初起,悉召乡里富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