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6章 亲王(2/4)

帝忙安慰太后:“月饼是吃得上的,朕让人做了一些送过去,好歹也让军士们尝尝味道,过过节。”中秋团圆,只怕将士们想起来心里想念亲人觉得难过,低落了士气,便是有人提出了这个法子。虽说也不见得就让人全然没了思乡之情,可好歹也要好些。太后点点头,颇有些欣慰:“做得好。正该如此。”军士们保家卫国付出血汗,朝廷自也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抚恤。这才是国之根本。没了这些军士,朝廷也就不可能繁荣仓盛!皇帝心情也就好了几分,笑道:“如今战场情势大好,只怕冬天来临之前便是能结束战争了。”到时候,李邺自然也就能回京了。陶君兰闻言,心中自是欢喜,面上也不禁带出笑来。而太后则是更加直接,连连叫好:“好,好,好!这才是我李家的子孙!这才是我们李家有血性的男儿!”这话说得有些过了,捎带上了不少人。比如,康王庄王武王,以及其他适龄的宗室男儿。虽说皇帝这一辈的男丁不多,可再往上也是留下了不少男丁血脉的。虽说如今都是隔了几代了,可好歹还占着宗亲的名头呢。可关键时候,却还是没有一个主动站出来的。说句不好听的话,李氏一族的男儿,血性的确都是被磨灭得剩下不多了。至少是没了先祖策马沙场打下江山的豪情血性了。陶君兰不禁想,果然是安逸的日子过多了?皇帝的面色也有点儿不好看。不过却是也没说什么,反倒是看了一眼康王和武王。面上虽然不显,可失望之色也是有的。康王大约觉得没了脸面,脸色不大好看。至于其他人,自然是更不敢在这个时候说话了:谁敢说话?说话不是得罪人么?所以说,倒不如干脆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得好。陶君兰也随大流,低头吃菜,一言不发,眼睛也不往别处看一眼。倒是皇后笑着开了口:“太后这话说得极是,咱们李家的男儿,可没有孬种。不过,端王也的确是给咱们李家争了光。皇上,带到凯旋那日,可是要好好奖赏端王才是。”不得不说,这话皇后说得恰到好处。一下将尴尬都遮掩过去不说,顺带还将李家的男丁都夸奖了一番。试问,谁会不高兴?自然是谁都觉得瞬间松了一口气的。皇后还朝着康王使了个眼色。康王到底不算太过木讷,一下子就明白了皇后的意思,起身主动道:“父皇,儿臣觉得这一次的确是该好好奖赏二弟。二弟此等胸怀胆色,可不是旁人能比的。”“哦?”皇帝看了一眼自己的大儿子,面上神色不显,“你弟弟打了胜仗,你觉得该如何奖赏才好?”“不若封二弟为亲王。”康王犹豫一番之后,便是说出了这么一个建议来。亲王,并不是什么王爷都能更进一步的被冠以亲王的名号。若是没有对朝廷做出什么贡献,或立下什么功勋,又或者是特别的被皇帝喜爱,否则是绝不会有此殊荣的。至今朝里的一共也只有三个亲王罢了,其中两个是先皇的亲弟弟,一个是皇帝的堂兄弟。都是在先皇时期册封的。皇帝至今也没册封过自己的兄弟为亲王。所以,康王的这个提议,显然是让人惊讶又诧异的。陶君兰心里很清楚,即便是李邺打了胜仗,可说白了也是没那个资格能获封亲王名头的。即便是得了,也会让人议论纷纷,甚至诟病。当然,要是皇帝特别宠爱这个儿子,那又不一样了。至少从那之后,李邺的地位那绝对都是水涨船高。其他三位亲王都是垂垂老矣,其中一个更是卧床多年也不知哪一天就要驾鹤西游。换句话说,就是这些亲王手里,其实都是没有实权的。更在朝里说不上什么管用的话。若是李邺成了亲王,那就是朝里第一个拥有实权,能说得上话的亲王。那影响力,自是不言而喻。陶君兰猜想,皇后打的主意是,即便是李邺真被皇帝封为了亲王,那正好就让李邺公开支持康王坐上太子之位。到时候,皇帝就是乐意,也的考虑考虑了。她只想说,皇后的算盘的确是打得精明又响亮。不过真要说愿意还是不愿意,她觉得还是愿意的。至少,这件事情虽说有坏处,可也有莫大的好处。李邺成了亲王,再讲能说话的消息公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