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12章 暴民(2/3)

么人要做这样的事情?只是她也想不明白就是了,半晌只得叹了一口气:“到时候且看情况罢。实在是不行又再说。只是我还是那句话,离开京城到底不是什么好主意。不管如何,咱们一家人都该在一处才是。”纵然知道李邺呆在皇帝身边肯定不会有什么事儿,可是她还是会忍不住担心。更何况,既是一家人,就没有这样轻易分开的道理。李邺见她如此,也就没再继续坚持,只是重重叹了一口气,伸手将她揽入怀中,然后轻轻的婆娑了她的发髻。陶君兰的头发十分细软,乌黑油亮,看上去就像是一匹绸缎。只是这样的头发却绾不了高髻,必要的时候只能用假鬓。不过那样麻烦又沉重,所以她一般也就梳些矮的简单的发髻。不过李邺却是十分喜欢——这样的发髻,使得陶君兰看上去格外的温婉动人。翌日陶君兰便开始做准备——流民来了,府里首先是不安全的,必须将这些都安排好了,务必不能有一丝差错才行。而且,还有赈灾的事儿。遇到灾年的时候让世家大族捐钱捐物已是旧例,这一次想来也不例外。早早将要用的米粮和旧衣物准备出来,到时候立刻便是能用。光靠主子的旧衣服自是不行的。陶君兰捡了自己已经不穿的那些衣裳全赏给了几个丫头,再让几个丫头将自己的那些衣服拿出来,准备着给流民。毕竟她的衣裳全是好料子,可都只是好看,要说实用,还得丫头仆妇们的普通粗布和棉布衣裳。另外,陶君兰还准备了棉被。因是夏日,所以做得有些薄,也为了图个数量用了许多旧棉,可到底是能御寒的。也十分实用。待到这些准备妥当了,陶君兰就听见这天夜里有骇人的呼喊声响了一夜。第二日问过之后才知道,却原是城外的流民在外头吼叫了一夜。流民想要进城,可是守城的兵丁哪里能开门放了他们进来?万一这些流民见人就抢,见人就杀怎么办?况且上头早有命令,是不许开城门的。可越是不开门,流民就叫嚷得越厉害。陶君兰让人去打听朝廷的动向。才知道朝廷已经准备开始施米粥,搭窝棚了。这么多的流民是不能放进城的,只能在城外安置。要说驱散也是不能——老家如今还是一片汪洋,哪里回得去?没吃没喝,也没银子,驱散了就是叫他们去死。李邺夜里回来得极晚。一身的疲惫。陶君兰这才知道,流民数目极多,而且大多都是青壮之人,老弱妇孺都是十分稀少。最关键的是,那些人手里都有锄头镰刀这类东西。木头颜色也多是暗红之色——这样的颜色,去过战场才知道,这是血迹干涸了的颜色。陶君兰几乎顿时明白,这些人都是杀过人的。至于为什么杀人……许是为了一口吃的,许是为了一件衣裳,又或者是为了两句口角——可这些都不要紧了。杀人已是事实,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好相与的。“他们恐怕并不是什么流民。”李邺神色沉沉,几乎阴暗的像是前些日子的天空。“真正的流民,脚程也没这么快。”“那怎么处置?”陶君兰几乎是下意识的问出了这个问题。这些人堵在城门口,城门不敢开,城里的人也不敢出去。短期还可,可长期却是不行——城里百姓要吃米粮,要吃蔬菜,这些却都是需要从城外进来的。而且,城里许多商贾也不可能一直逗留在京城里。开城门,不过是迟早的事情。在那之前,这些流民必须被妥善的解决才行。李邺的眸里一片肃杀:“父皇的意思是,实在不行,便是只能用些粗暴的手段了。”粗暴的手段,显然指的就是强行驱散,甚至就地屠杀。若真用了这样的手段,那势必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是民怨载道。那些纵是暴民,可本质上还都是普通百姓。是逃难而来的百姓。他们来京城,是寻求活路的。真要这么无情的话,那是寒了天下民心。陶君兰静默片刻,叹了一口气:“他们那样也不可能是为了造反,怕也是有什么目的。问清楚了,再行商议难道不可?”“今日守城官兵透出这个意思,他们却是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进城。”李邺苦笑:“谁都清楚,这是绝不可能的。且不说没有那样多的地方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