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陷阱(二)(2/3)

去一亿个多亿的利润,似乎有点不大合算。在他们眼中,也许只要几百万,最多不过上千万,就可以给他们带来超过亿万元的利润。再说了,在中国来说,虽然说房地产业不景气,但是超过亿万元利润的项目还是不少,而且投入都不需要太大,又何必为了巨脑大厦这栋烂尾楼而冒险投入几个亿的资金呢?

这是对国内的房地产开发商而言的。而对于有外资背景的开发商而言,想拿下巨脑大厦也是力有未逮。席卷亚洲的金融暴正在蔓延,似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势。连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以及远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都在这场金融暴的肆虐下瑟瑟发抖,更别说香港、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诸国了。而这些地区,正是华人富商最为集中的地方,而正是这些华人,成为开发祖国大陆的先行者。现在,在这场由美国对冲基金引发的金融危机中,华人富商想自保还力尤未逮,又怎么有闲暇去涉足国内的一栋烂尾楼的拍卖呢?

中国房地产业不景气,并不代表其他行业不景气。在中国商界,能拿出几亿元巨额资金的商人还是有那么几位,可是他们都不是搞房地产出身,对房地产行业不熟悉,这么贸然投入房地产行业中,将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呢?巨脑集团就是因为头脑发热,落了个破产的下场。

千万不要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尤其是在下暴雨的时候。这句商界至理名言此时被商界的精英奉为圭皋。对他们来说,房地产行业就是一片不熟悉的水域,不是不能跳进去游泳,只是现在正是下暴雨的时候,国家宏观调控和银根紧缩都对房地产业的过热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此时他们再去趟房地产业这池浑水显然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

这个道理丽芳公司的总经理董勇应该也会明白,尤其是有巨脑集团这个前车之鉴放在那里。那么陶大伟凭什么认为他能说服董勇,让丽芳公司接收巨脑集团呢?即使陶大伟和董勇关系不一般,能够顺利说服董勇,那么在当前紧缩银根的情况下,陶大伟又能从什么地方给丽芳公司弄来几个亿的贷款呢?要知道,粤城市工业银行虽然有大量的贷款额度,但是向丽芳公司这么一家企业发放贷款的额度却是有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即使刘行也无权批准,也不敢批准。因为丽芳公司的财务状况刘行非常清楚,和巨脑集团最辉煌的状况差不多。巨脑集团已经在巨脑大厦上载了跟头,给粤城市工业银行造成了几千万元的呆帐,现在丽芳公司又要来搞巨脑大厦,那还不是要落个同样的下场吗?

陶大伟似是看穿了刘行的担心,他向刘行解释道,关于丽芳公司愿意不愿意接手巨脑大厦,这个工作交给他做就可以了。他有信心说服董勇同意他的计划的。

至于贷款额度,能在刘行这一级批准最好,超过了刘行的权限,那么粤东省工业银行这一关也由他陶大伟去活动,他有办法让丽芳公司的贷款申请得到批准的。

刘行不明白陶大伟和董勇是什么关系,但是看陶大伟既然愿意为丽芳公司的贷款申请而动用他父亲陶建国的关系,就可以推测出来董勇和陶大伟的关系绝对不一般,既然他们关系不一般,那么也许陶大伟真的能够说服董勇接手巨脑大厦。

至于粤城市工业银行向丽芳集团发放贷款的险,此时就不存在了。因为巨脑大厦能不能赚钱,说到底就是个资金的问题。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巨脑大厦这个写字楼项目就一定会赚钱的。既然是个能够赚钱的好项目,那么还怕丽芳公司无法归还工业银行的贷款吗?更何况丽芳集团的无汞化妆品正在全国热销,也能给丽芳公司带来巨大的收入呢。巨脑集团之所以在巨脑大厦这个项目上栽跟头,归根到底就是因为巨脑集团受制于银根紧缩的大环境,在银行又没有过硬的关系,无法从银行超指标的贷款,所以最后才落了个折戟沉沙。而现在,陶大伟能够保证通过粤东省工业银行这一关为丽芳公司搞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