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内阁(1/2)
内阁这个职位在建文三年就涌现了,建文帝毕竟没有朱元璋那么大的精力,全国所有的事让一个人管,换谁谁都受不了。或许只有劳动榜样朱元璋可以扛得住。
内阁的成立,最大的利益就是天子可以偷懒一下,莫然不爱管事,可是又不得不管事,毕竟自己是天子,自己不握住权利的中心,时间短了还好,时间一久,这个朝廷这个国家都不必定会是他的了。
这两年他撒手权利是有几点原因的,
一、他是未来的一个科研职员,实在是没处理过朝政。
二、建文帝之前宠信的官员,一般都是腐儒,说道理是一套一套的,做事情却没有几个会做的。
三、靖难之役中,文官以齐泰为首,武官以铁铉为首,各自有各自的班底,朝廷上的事莫然听齐泰和黄观,边关战场的事听铁铉和盛庸的。这文武平衡是最要害。
前段时间盛庸和郑超退出部队的时候,驸马耿睿和郑玉,还有周常和窦平都纷纷起用起来,徐祖辉也赶来声援,武官权势已经分成四个片区。成都、河北、直隶、镇江军校。
成都和重庆的汉民和少民联军,他们在哪里搞建设,搞生产,争取把巴蜀地区全部汉化,争取十年内巴蜀国民都用汉语,二十年内在没有少民汉民之分。
在河北保定驻扎的铁铉部队,铁铉部队备有铁骑兵五万余人,火枪大炮不计其数,其士兵都是上过战场的,重要作用防止燕王朱棣的野心,毕竟朱元璋的儿子们就朱棣最有野心和实力。
在南直隶北部和京师守卫的是窦朋主管的,是兵力最多的,不过由于徐祖辉的回朝,还有窦朋最近的不良反响,京师的守卫部队,已经全盘由徐祖辉治理,窦朋则治理剩余的部队。
镇江军校加上太平军校是另外一股新权势,仅现在就有九万余名学子,莫然帝对外公然说,这些人还都是部队主座,大家可以想想军校以后的潜力吧。
四个片区的军力加一块不过五十多万人,再加上各地卫所的兵力,大明也就一百多万士兵,这些军校的生员可以把什长的职位全包了都绰绰有余。
武官方面只要等镇江军校成长起来,基础上没太大乱子,另外还有河套的部队,还有努尔干都司以后都会成长为雄师团。可是文官就不一样了,齐泰执政固然说不上不公平,可是一言堂毕竟会慢慢实现的。
往年的时候,莫然想免收直隶和浙江等地的税收,齐泰、黄观劝谏不准,莫然知道他们为了国家生计,为了保持国家运转,只好让他们安排。
还有远征成都,齐泰不发粮,远征军只好从各府府库里吃粮,真是够哀惨的。远征军遇难,莫然帝亲征,居然又不派兵,虽说都是为了国家好,可是按当时的情况看,齐泰影响力远远胜过莫然。
莫然换做以前不会想那么多事情,当这次鞑靼覆灭,瓦刺遭到重创,外患已经打消,内乱确定要戒备了。
而且鞑靼和瓦刺仅仅由于人心不和被利用一下,就被打残了,莫然可不想做第二个瓦刺和鞑靼,所以他要防止人心难测。还有好多朝代都是二代而亡,重要由于第一代隐退,第二代能力却跟不上的原因,他得好好合计一下,如今捡起内阁制度是有必要的,用大家的才干来补充自己的空乏。
只是内阁不能只有两个人,至少得有四个,杨荣算是和齐泰是半个同党,解缙就不一样了,他完整和齐泰和黄观不和,这是莫然打进往的第一个钉子,让自己的权利再以后能运转起来。
莫然想转变大明,让大明富强。必须改掉儒家**的特点,内阁是分化和崩溃儒家权利的第一步。
正月初十,莫然正式给三位内阁大学士举办进阁仪式,齐泰、黄观、杨荣、解缙全站在主看台上,个个精力满面,只是齐泰三人明显站的近些,解缙一个人孤零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先生,非娶勿碰
胜者为王陈东王楠楠
我在东瀛有座道观
武越星河
我有超体U盘
穿进宫斗文里我搞起了女团
大小姐的贴身家教
谍战:红色特工之代号不死鸟
女主播的修真高手
重生之一世枭雄(重生崛起:从套现一个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