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农民的生计之路宽了(2/2)
的人哈哈大笑起来:“那些人更加厉害了。”接着便介绍说,那些人承包了上百亩地,专门种植各种水果和花生、淮山等经济作物,雇用十几名外地农民,按月给他们二三百。
“哇!”琴音简直难以相信,原先自己也在农村,怎么就没有想到,这些农村常见的种菜、种果、种作物,也能有这么好的收入,“每月二三百元,一年就是好几元!”
掌事的人见琴音如此惊叹,笑着说,“这你以为就是厉害的了?还不算呢°再往前,前面二三公里那个村子更加厉害,他们才二十多户人家,全村都养猪。”
“养猪?”琴音想起隔壁阿桂常翅起要养鸡、养猪之类的,不由得叫了起来。
掌事的接着说:“他们专门养猪,其中一户人家养了一百多头猪,收入可高了。”
“猪都卖给谁呢?”琴音问。
“省城的酒店、饭馆越来越多,他们养的猪还不够卖呢。”掌事的说。
琴音立刻想到陈来的饭馆,每天都需要购进很多蔬菜、猪肉,哦,原来这些蔬菜和猪肉都是在城郊生产的。
掌事的指着琴音问陈倩:“这姑娘应该不是你们香港的。”然后便说道,解放前的农民连土地都没有,靠给地主种地过日子,饿死都没有人理≈在的农民有土地,分了土地又搞承包,农民的出路可多了起来了。举例说,留在农村的,搞专业种植和养殖,专业种植有种菜的,种果的,种药材的,还有种花的;专业养殖有养鸡的,养猪的,养兔子的。等等。很多。
“留在农村的?言下之意还有没留下的?”琴音又问。
“没有留下的也开始多起来了。”掌事的又如数家珍地举例,经济特区开始搞建设,有的人可以去搞土木工程,进厂做工,甚至去开个小杂货店、小食店,人多了,买东西、吃东西的人自然也多起来,能赚钱。还有的农民专门跑运输,替我们运蔬菜、猪肉进城≤之,现在的农民,生计的路子越来越多了。
琴音默默地记住了村子里的所见所闻,心想,当初自己在公社广播站兼职的时候,小山村的人常常打听外界的消息,而今天的见闻,不就是最好的答案么?
琴音想,要是再有人问起,现在可以透露的消息可就多喽。可是,人在异乡为异客,什么时候才能将今天听到的、看到的、学到的东西告诉小山村的人,让山村也紧跟形势的发展呢?
陈倩拉起了琴音的手,琴音才回过神来‰村子里的人挥手告别,回到车上 汽车继续往经济特区开去。
“琴音,从小山区来到大城市、大平原,是不是学到了很多原先不知道的东西?”陈倩问。
“嘻嘻,学到的东西可多了$果让我再回到小山村,我将不再是原来的我了。”琴音说。
“哈哈哈哈!”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