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革命 257 渐露峥嵘(1/4)
村子、小集镇、城市,都是人的生活聚落,人越多,这种聚落的规模越大,发展扩大的速度就越快。1900年的锦州府不过百万人口,小凌河冲击平原上的肥沃土地也大多撂荒,村落更是稀稀拉拉的,要走上半天才能见到一个,这样的荒原一般的地方要蕴育出一个大城市来,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
可是1902年的锦州,已经从相当于关内中下等城市迅速发展成为上等城市。从规模上可以这样来比较,而从城市的面貌、商业的气象、人们的生活来看,锦州乃是大清国独一无二的、经过现代城市建设理念规划过的城市,也是人口增长最快、工业门类最多、产业规模最大的城市。
李焘骑着战马在女儿河南岸边徜徉,隔河细看锦州城日新月异的面貌,他甚至能看到更远处的小凌河一带的高大烟囱,此时此地,要说心里没有成就感那就是假话了。
生存、利益、希望,是辽西锦州之所以吸引众多国人的原因所在。保家卫国的热情不可能长时间的保持在最高水准,那样的话,再热血的汉子也会疯掉。同样的,民族大义、国家荣誉也不能成为空洞的口号,这些意识在解决了生存问题、给予生活利益和愈加改善生活条件的希望后,才能长久地保持在逐步觉醒的国人心中。马鞭在空气中划了一道漂亮的弧线,李焘翻身下马,解脱了战马的辔头,松了鞍具后,在战马的臀上轻轻拍了一下。马儿满意地甩动着获得自由的头颈,打了一个响鼻,向主人看了一眼,迈着小步向河沿边的草地溜达而去。
秋天的河边草地上。沈婉仪布置下了一个野餐会的局面,一位同样来自上海地小姑娘,则自觉地成为“制台夫人”的助手,两个俏丽的身影如花蝴蝶一般围绕着地上的花格子洋呢餐布转。结果是餐布上地东西越来越多。
参与这个野餐会地。除了李焘夫妇和朱家小姐之外,还有在远处有些心神不属地与大帅副官蔡锷说着话的聂宪藩。以及忙得还未赶来地朱其琛。
今天的野餐会明着说是为蔡锷践行,实际上还有另外一层意思。至少目前聂宪藩的心里已经开始萌动着一种莫名其妙的东西,让他越来越多向嫂子身边的那个身影瞟去,越来越多地让蔡锷感觉到后勤副司令的说话心不在焉。实际上,蔡锷也在暗中注意着那边的情况。
这种感觉是危险的,也是尴尬地!
蔡锷试探地道:“聂司令,要不我们去那边帮帮忙?”
“不,不。今天你不用动手。”聂宪藩忙摇头否决了蔡锷的建议,却又在那个身影上停留了一小会目光。才收拾了心神说:“松坡,你可是大帅身边出去地第一位副官,担的责任大着呢!说实话,我都想去南方跑一趟,前阵子还巴不得朝廷准了我们南下广西。那。兴许还能向大帅争取一个带兵的名义。”
说到此处,聂宪藩重重地“唉”了一声。此时。他才能感觉出身上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真正地在战场上出生入死、浴血杀敌,兴许是身为军人的自己这一生地最大遗憾了。这个遗憾,或多或少地让别人地目光中少了一种色彩,那就是看向英雄时才有的神光。当然,这个别人不是别人,而是在那边布置着野餐地朱家小姐。因为,今天他感觉到这种遗憾别往日更明显了一些。
“朝廷不允是有原因的,此时不允,他日则是拦都拦不住,不能不允。”
蔡锷用李焘的原话来劝慰有些落寞的聂宪藩,作为同龄人,他也清楚这位司令的心思。男人、军人,在女人眼里应该是英雄,可是在武毅新军这个英雄堆里,在民间流传的无数个战斗故事里,聂宪藩并不出众。八里台、紫竹林,他错过了;盐官浮桥之战,他陪同父帅布置北仓防线,再次错过;北仓小摆口一战,他是司令部的传令官,要负责协调毅军;再后来,后勤上的事儿就缠住了这位一心想上一线的青年,直到绕阳河一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炼体十亿重
九龙魂帝
都市异能人士
花样诱妻:帝国总裁宠上瘾
四爷福晋又开撕了
我的极品小姨
摄政王
夫人别躲了
世子家有朵霸王花
秦立楚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