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炮技术沿革和炮兵战术发展二(2/11)
军官的重要特征,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绩显赫的将军们统一特质。
在那个没有无线电(实际上,俄军已经部分装备火花式无线电收发报机)、甚至还没有可靠的军用有线电话的时代,要组织大量(旅级火炮群)的火力并且详细律订整个火力支持计划细节是不可能的。高司单位能做的最多不过是指定一个目标区,同时说明希望达成的火力支持效果,而所有的执行细节都必须由炮兵营、炮连的指挥官自己见机行事。在这种作战条件下,炮兵营与炮连的指挥官都仅能在清楚上级意图后,自己想办法在几乎没有任何横向协调的情况下发挥个人创意,去想办法与邻近单位联系并且完成目标。
这种「无声的火力协调」默契,甚至可以让散布在不同地区的大量日军炮连集中他们的火力在某一个点上,有时阵地相距甚远的两个以上炮连甚至可以将一个小小的俄军阵地至于交叉火网之下──在以榴散弹为主的年代,不同方向的榴散弹交叉火网可以对躲在掩体中的步兵产生恐怖的效果。
相对而言,俄军很少可以同时使用一个炮连以上的火力。俄军会这样运用火力有许多的原因:首先俄军的炮连比较大(每连八门火炮),可以投射的火力远多于他们的对手;其次俄军并不像日军一样受到德国准则影响,在俄军的观念中将火炮控制在预备队里以备不时之需,远较将所有火炮集中在一个决胜点上来得重要得多。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俄军指挥官严重缺乏如他们日本同行一样的主动积极精神,以至于横向的组织联系几乎是不可能的。
技术上来说,相对于他们的亚洲对手,当时的俄国炮兵连已经每连配备有一具野战电话,而炮兵旅的指挥官也可同时对最多六个炮连下达命令,但是有电话可以下命令的俄军,还是无法在战术上达到没有电话的日军所可达到的层级。面对这种窘境,俄军的解决之道是干脆把每个炮连中的火炮数目大幅增加,到了战争快结束时,俄军的炮连中甚至有30到60门火炮──但是问题还是没有解决,因为俄军无法让这一大堆火炮同时射击。
在双方优势消长之下,日军指挥官在整个战争期间几乎都可以享受到火力上的优势。虽然俄军炮兵一直都可以造成日军可观的损失,也常常可以阻止日军步兵的攻击,但是俄军炮兵完全无法证明他们可以做到日本同业可以完成的任务。这并不是说日军可以有效地压制俄军炮兵,事实上大部分的俄军炮兵阵地都是由日本步兵所摧毁,而非像在普法战争中普鲁士军炮兵火力将法军炮兵撕成碎片。
这样的结果并非意指日军炮兵能力的低落,而是由于在日俄战争中双方的炮兵愈来愈强调将阵地设在隐蔽的地方利用曲射火力,而非数十年前普鲁士军与法军都将炮阵地设在直接而明显处,互相利用直射火力射击。俄军很快地发现他们的炮兵无法再开阔地上存活,即便是将炮兵置于野战工事中,日本炮兵也可轻易地消灭俄国炮兵,因此迅速地将他们的火炮隐藏在山谷与反斜面中。面对俄军不再出现在明显处,日军在很快地发现要找出俄军炮兵阵地是件不可能的任务。
在搞清楚自己困境之后,日军也很快地放弃了执行反炮兵任务的打算而专心地支持步兵攻击──因为在当时俄军的炮兵准则中,压制敌人炮兵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射击敌人步兵只是次要任务。因此只要日本炮兵可以吸引愈多的俄军炮火,日本步兵就可以在愈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执行攻击。
不过当俄军火炮忙于压制日军火炮时并不表示日本步兵就没事了,事实上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步兵常常必须通过开阔地面对躲在坚固工事中的俄军,而偶尔俄军炮火不再对准日本炮兵阵地的时候,令人害怕的事情就会发生了。
面对着来自各地武装冲突的报告,欧洲各国陆军的决策者有机会可以自由地决定「速射炮」这种武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崛起美洲1620
蛮力王
谢谢你,陪我度过高中一年
绝命狙击
搞化学的不能惹
办公室暧昧记
锦绣大唐房俊房玄龄
亮剑之军工系统起点
喜撩至尊王爷
重生逆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