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卷 三朝会盟 第七十三章 新政㈣(1/4)

“那斡国铨,字善长,年方二十,灵武县人氏。先祖却是夏国大儒斡道冲,曾做过国相的,斡氏在灵州亦属望族。”

“他在贺兰书院上舍生中学业一般。对诸科学业均无特别出色的地方,得过且过,每逢有师长命他作诗,他只能作三句半,因而有了斡三半的诨号。这画技倒是一流,目前我朝尚无人能及!”

“此人虽有功名之心,然胸无大志宏愿。曾在众同窗面前宣称,平生最大乐事就是在翰林图画院当个闲差,作些应景的画,闲时读读书,然后在任上老死,此生无憾事也。可我朝并无翰林院,更无图画院,他这是怕得不到晋身机会,借献画求得名声也。”

贺兰书院刘翼谈论着白天拦驾献画的斡三半。

“呵呵,这斡三半也是个令人难忘的人物。人家千里求学只为官,他倒好,只想当个闲官,倒也有几份自知之明。”赵诚闻言轻笑道,“他这画献给孤,甭管好不好,孤从此就知道贺兰书院有一个叫斡三半的。”

“国主不必奇怪,臣宅中至少也有十多封读书人自荐书,却不单是贺兰书院的。”中书令王敬诚坦承道。

高智耀也是奉令来议事的,这斡三半正是当年他在西平府灵州任上时举荐入了贺兰书院的,他刚刚才得知斡三半的事情,面露羞愧之色:

“臣识人不明。让国主见笑了。”

“显达不必理会。贺兰书院向来考评严厉,斡三半既然能升入书院上舍,自然也不是太差。”赵诚摆了摆手道,“诸位看看他这大作,到底如何?”

“臣对画技涉猎不多,晋卿与明远两位可为国主解惑。”王敬诚拱了拱手道。

赵诚看向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在画前品鉴赏了好久才道:“此子所作,称得上是不可多得地佳作。有李公麟之风也!”

“李公麟又是何样的人物?”

“回国主,那李公麟大约是宋国哲、徽两帝在位时的人物。”刘翼接过话头,“宋人好绘画,众所周之,徽宗时开设翰林画院,亲自参与授课,其人的书画本领大概无人能及。宋人作画,大约有山水、人物、花鸟三大类,又有不少街坊世俗画作。

刘某以为其中以山水画技艺最高。李成、范宽、郭熙等皆是一代名家,尤其是自郭氏起,宋人画风又是一变,讲究高远、深远、平远的三远法,令山水在远近深浅、风雨晴晦和四时朝暮等四时更替中展现出奇妙意境。至于人物画,宋初多与佛门有关,时人多继承唐时吴道子的画风。譬如名家武宗元,曾画朝元仙丈图,画中八十八位神仙各具姿态,旗帜、裙裾、飘带和花枝,无不透露出吴带当风的遗韵。至李公麟时,人物画又是一大变,李氏之画技已经不见前人的束缚与窠臼。开一代新风,推陈出新也。”

众人围在那幅《秦王凯旋图》前观赏,耶律楚材指着画作道:

“这幅画作看来即是师法李公麟地。通幅全无浓墨重彩之艳丽,全然淡毫清墨,李氏画技,是从粉本(草稿)白描入手,善用浓淡、精细、虚实、轻重、刚柔与曲直之法,描绘人物。

臣幼时曾得到李氏画作的摹本,其中那幅免胄图臣以为最佳。所描绘的却是枢密院郭德海之先祖郭子仪阵前免胄单骑劝回纥兵退兵的故事。绘画如文章,若无高远之立意,纵是技法拔尖也众,那也不过文人墨客自娱自乐,立意上也落了下乘,当不得夸耀。李氏作免胄图时,正是大宋国内忧外患之时,不久即南渡偏安一隅。此乃臣一家之言。

这斡国铨所作之秦王凯旋图立意甚高,这画中人物形神俱备。不正是我大秦国蒸蒸日上万民归心之写照吗?虽然此子画技还不甚娴熟。布局稍有局促,但已深得李氏画技真谛。难得的是,人物四周山水、树木、车马皆写实,平远辽阔,贺兰巍巍,令人遐想,已经不单单是人物画了。假以时日,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大鸿儒 荒岛求生,开局三倍宝箱 半妖修仙传 极品农民闯花都 重生嫡女逆袭修仙 淮上云崖暖 快穿:我命硬,炮灰不了一点! 被迫攻略疯批魔尊后,全书HE了 大唐顺宗(唐朝吴老二) 初恋终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