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章 疑问(1/3)

不过现在在赵匡胤这一代,由于是刚刚开国嘛,这批老人还在这呢,战斗力的下降还表现的不是很明显,而在那个封建的年代,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军队的战斗力往往都是在开国时期最强,越往后期越弱,不过我们不用有什么疑惑,这种情况不仅仅是中国有,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按照这个套路来,前期因为国家未成,百姓们处于战火之中很多仁人义士加入了扫平战乱的队伍,这个时期的军队,有思想有素质,最重要的,是大家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为和平而战,说得更具体点,为某个人而战,再直白点,为了战后自己分到点好处,顺便也能享受享受和平的生活,等到国家一旦建成,这种局面还会保持一段时期,毕竟开国之君还在,能当开国之君的,一般都是狠人,等到这批老人都死绝之后,信仰的力量渐渐被腐蚀,老大也早就不在了,之后,如果下一任老大带不动新的信仰的话,那一句老话就开始变成现实了,开国时,金钱和权势闭嘴很久了,不过当金钱和权势一旦可以开口说话的时候,所有的真理都将沉默,慢慢的,军队开始,趋于流氓化,信仰越来越差老大越来越不给力,甚至于有些大国的军队到了后期,能被一些平常老百姓打乱套,战斗力是日趋下滑,而宋朝,是一个在这方面表现的最强的国家,到了北宋的后期,除了岳飞,韩世忠,宗盛等少数人大型武将外,全国的军队几乎都已经变成了酒囊饭袋,军队数量可观,可是一到实战,几十万人打不过几万人,官不懂打仗,却还带兵。让官压制武将的开端,常常被认就是从这杯酒释兵权开始的。

可是,无论我们说杯酒释兵权有怎样的问题,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件被传了上千年的事,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论着,从没有人对它提出过质疑,直到上个世纪末,才开始有者对这件事的真实性是否可靠做出了怀疑,我个人再知道这一点的时候也是颇为惊讶,这传了上千年的故事,被各种教科书褒扬或贬低,真可谓是妇孺皆知。突然之间被人怀疑了真假性,这让人有点接受不了。

我们先不说能不能接受得了,让我们先来看一下上个世纪末的者们是怎么看的,对于杯酒释兵权,第一个问题,很客观,它的问题在于史源,既然你说有这件事,那我们来看看记载这件事的宋史是怎么编成的呢,首先第一部涉及到宋的史书是赵匡义时期编写的,五代史,也就是当时的国史。宋史是由元末宰相脱脱编写的,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研究宋朝的第一手资料,不过根据后来者们的分析,这部史料漏洞很多,首先是赵匡胤和赵匡义关系表面看起来很好,但实际上却是明枪暗箭,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他们两个斧光烛影的传说,而且赵光义的皇位得来的的确是不正,这个事我们在未来会详细讲到,可赵匡义【赵匡义等于赵光义,都是他,大家就不要计较了】总还是的是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那前提就必须要证明赵匡胤是天命所归,不能说他是偷,是抢才得到的皇位,所以赵匡义在史官编写史书的时候插了不止一腿,不仅仅为自己加了很多传奇事件,也为他哥哥赵匡胤加入了很多正面因素,导致这段历史相当混乱于不真实,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而到了元朝末年由宰相脱脱完成的那不实际意义上的宋史,年代已久远,而且经过数百年的渲染,传扬,记载可能并不可靠,我们先来看看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对于这件事在宋代的记载,主要是笔记,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有三个

第一个,是宋仁宗年间有一个叫丁谓的官员,后来当了宰相,曾经最辉煌时满朝武都的服从于他,不过他不是什么好人,他写的笔记‘丁晋公谈录’中第一次记载了这件事

第二个,是在宋真宗年间,由宰相王曾,是个相当厉害的人物,在他自己的笔记中,进一步完善了杯酒释兵权的过程

第三个,是在宋神宗年间,由司马光编写的‘涑水纪闻’中对这件事进行了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