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迷影重重 下(1/3)

第八章

总之,无论史书怎么对这件事渲染描绘,都能在蛛丝马迹中发现赵匡胤这里有猫腻,不论未来的赵广义是怎样掩盖事实的真相,聪明的历史家们都能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发现种种蛛丝马迹。再有令人奇怪的是,在赵匡胤出发前传出来的那股莫名其妙的流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为什么就会那么准确,这肯定不是什么老天爷的提示,老天爷要那么准,大家就都不要干活了,每天看天就行了那么到底是谁传出的这股流言,有什么目的,通过日后发生的种种,猜测目的可能有两点,首先是这个流言如果不是从赵匡胤那里传出来的,那么它的作用就应该是恐吓老赵,告诉他,嘿嘿,老赵,你给我老实着点,别闹事,我可是一直盯着你呢,如果事实不是这样的话,那就只能是另一种可能,这股流言是从赵匡胤这里传出来的,赵匡胤为什么要这么干,以我的角度来说,它的作用很有可能就是一种试探,试探百姓们对他称帝是什么样的看法,试探士兵们对他称帝是什么样的看法,如果这两股势力反映过于强烈,这件事就要另行解决,具体方法就是趁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推迟这一切发生的时间,反正现在这只是流言,而我赵匡胤又没有真的干些什么,你们还能拿我怎么样。当然,无论我现在说什么,真实的历史我们都无法还原,这些看法和推论也只不过是一个猜测,在城内的疑惑我们先说这些,在这之后,就是大军出发,出发也不消停,城中刚传完流言,军中又有人开始散布流言,这也同样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我们可以说军中的这股流言就是陈桥兵变的导火索,当然那时候的人还很迷信,而我们现在都不怎么相信什么迷信了,现在让我们以一个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一个正常的人看见了别人看不见的特殊景象。那这就有了三种可能,第一,他精神失常,大脑发育不全。第二,他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跟别人吹牛,第三,他受人指示,我不想对这几种情况作出猜测,大家可以自己判断一下那个更准确。再有,稍稍懂点历史和古代军事的朋友们可能会知道,如果是大军出发,最忌讳的事情就是主将饮酒过量,马上打仗了,主将喝多了,那带的兵怎么办,所以古代将军一般在大军出发时是不饮酒的,一般,爱喝酒就要出事,像张飞同志,喝口酒,就忘了自己是谁了,朦朦胧胧之中,把徐州给丢的,有和自己大哥二哥演出戏,这也算是一种行为艺术吧。而优秀的将领,大部分是不会在军中喝酒的,禁酒也普遍被当做军令之一,肆意饮酒误事者斩,虽然有将军喝酒的先例,但那也要看是谁,赵匡胤是什么人,他是在每一次战争中都能力挽狂澜于危难之时的人,高平之战,三征南唐,都是他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可以说,赵匡胤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良将,按我们正常的思路来讲。像赵匡胤这样的大将,就算是睡觉,都要睁着一只眼睛,闭着一只眼睛,更不要说是在大战前期喝酒了,而且,军中出现变动,这么大的事情,他身为三军主帅居然会毫无察觉,怎么看,这怎么像一个预先布置好的圈套。那么我们再来回顾一下陈桥兵变的步骤,首先是有个看天象的吹牛,之后军队哗动,在之后李处耘去找赵光义,赵光义去找赵普,赵普去吓唬士兵,部分士兵坚持,而赵匡胤,早不醒,晚不醒,偏偏在这个时候醒,说他是赶巧,理由实在是难说的过去,所以,很明显,赵匡胤这是无心喝醉酒,有心装醉人,这种用心良苦,在被茫茫虚假史料淹没的宋朝,也同样露出了他的蛛丝马迹,而此时的赵匡胤才刚刚三十四岁,心机城府,深不可测

之后的一件事,是禅位诏书的问题,赵匡胤带大军回来,首先是回到了自己平时办公的地方,干好最后一班工作。之后,急不可耐的去了皇宫,到了地方,傻眼了,速度太快,忘了帮小皇帝草拟禅位诏书了,正当赵匡胤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陶谷,从怀里变戏法似掏出了一份禅位诏书,解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