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八章 迷影重重 下(2/3)

了赵匡胤的燃眉之急,本来赵匡胤是应该感谢他的,但是为了表示自己和他不是一路人,不得不鄙视这个救星这样,新的问题就又出现了,禅位诏书是怎么来的,难道陶谷是穿越回去的,要知道,平时陶谷的职务确实是为皇帝起草诏书,但是他也不可能有这么神,赵匡胤刚回来,他就写好了诏书,解释这种问题就只有一种可能,肯定是提前有人安排他写好了,谁回去干这件事?最值得怀疑的就是赵普,赵普,那可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都是他自己瞎编的,他要是真信论语,就不去干阴谋家了,他的思维很缜密,我们假如陈桥兵变是赵匡胤一手策划的,那么,这件事的主要执行着一定是赵普,那时候赵光义还毛嫩【他在陈桥这件事有争议】,赵匡胤是得益者,最可以谋划这件事的就是赵普,所以很有可能是他提前通知陶谷写好禅位诏书,防止到时候仓促。当然这些都只是猜想,并没有实际的史料证据,可无论如何,诏书的事情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赵匡胤一定提前有谋反行动的事,与诏书同样奇怪的,是黄袍,要知道,那可是黄袍,在现代,无论你想做几件黄袍,都没有警察叔叔来抓你,你随便穿,就算你满大街溜达,脑袋上顶着‘我是皇帝’也没人理你。可是在古代,黄色可是非常忌讳的颜色,不要说黄袍,就算是黄色的衣服都不能穿,每一个阶层都有它独特的颜色,包括穿什么样的衣服,配什么样的腰带,带什么样的帽子,吃什么样的东西,都是有规矩的,下面的东西有时候串了,上面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算了,但是黄袍,不要说做,平时谈论一下,那就是灭族之罪,敢做,把你家祖坟挖出来都不为过,更况且,赵匡胤属于高级将领,就算人缘再好,也会有政治敌人,如果有黄袍的事被发现,那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赵匡胤是绝对不会有一件黄袍的,那么陈桥兵变时,赵匡胤的手下怎么会突然拿出现一件黄袍,唯一的解释就是那是提前做好的。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们在讲赵匡胤的发展史时,曾经说到他投奔的第三个人郭威的时候,郭威的称帝之路就和陈桥兵变极其相似,也是谎称有外敌入侵,带兵出城,之后黄旗加身【没时间做黄袍】,可能赵匡胤吸取了郭威的教训,在原有创意的基础上,稍作改动,于是,一出黄袍加身就上演了

之后,史书还非常有趣的记载了赵匡胤的家人,她妹妹,和他母亲的反应,我们知道,古时候是分阶层的,君为天,臣为地,君臣之间的界限是非常严明的,就算你官再大,权利在大,就算你能压得皇帝喘不过来气,你依然是臣,无法改变,臣,永远比君低一个等级,无法超越,如果想超越,就要让自己变成君,就像三国时期的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声势震天,汉献帝在他手中兢兢战战,不敢出大气,可汉献帝依然是君,曹操依然是臣,在曹操没篡位的情况下,曹操的地位永远低于汉献帝,就算他吃的好,穿得好,老婆多,可世人依旧只认皇帝,不认曹操,曹操为了防止带上篡位的帽子,一辈子也没敢动汉献帝,倒不是他胆小,早期他不当,是看见了袁术的下场,如果敢篡位,就会引起天下人共伐之,而曹丕之所以敢废汉献帝,是因为当时只剩三个国家,而当时又数魏国最强,如果不告诉世人自己想称帝,以后打天下帮的是未来的皇帝的话,那么天下有识才干的人,又怎么会投于帐下,今天的赵匡胤,就算他已将做了殿前司的都点检,可他依旧是臣,如果他突然变成君,家人多多少少都应该有所触动,而史书的记载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赵匡胤要出发前,京城流言四起,惹得人心慌慌,赵匡胤自己也得到了消息,比较害怕,就跑回了家,和自己的妹妹,未来的燕国公主说了这件事,可妹妹听了,当场发火,告诉赵匡胤,你在外面做大事,为什么要来家里吓唬我们这些女流之辈,此时,赵匡胤的妹妹比赵匡胤都沉稳,可以说明什么,可以说明赵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