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10过目不忘(3/4)



为了印证高飞是否真的理解其中的意思,王导便问道:“既然如此,那你能否试着把你刚才背诵过的内容用通俗的语言给为父讲一下?”

高飞点了点头,开始说道: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麽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封地有利?’一般人士和老百姓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结果是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啊!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它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把义放在后而把利摆在前,他们不夺得国君的地位是永远不会满足的。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

王导听后,感到极为震惊,望着眼前只有五岁的高飞,这样的年纪,能将这里面的内容理解的如此透彻,实在是罕见啊,几乎可以用神童来形容。

震惊之余,王导更多的是内心的喜悦,喜悦之情由内而外,脸上也表露无疑,这样的神童,居然是他的儿子,可见郭璞所算之卦,确实准确,前途不可限量。

王导乐呵呵的问道:“羽儿,我再问你一个问题,万乘、千乘、百乘你可知道所指的是什么吗?”

高飞想都没想,登时脱口而出:“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据刘向《战国策》说,战国末期的万乘之国有韩、赵、魏(梁)、燕、齐、楚、秦七国,千乘之国有宋、卫、中山以及东周、西周。至于千乘、百乘之家的‘家’,则是指拥有封邑的公卿大夫,公卿封邑大,有兵车千乘;大夫封邑小,有兵车百乘。”

“对!对!你说的全对!真没想到,你居然连《战国策》都读过,实在是让为父太过惊喜了。”

高飞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连想都不用想,仿佛知识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而且还能举一反三,《战国策》是什么,他还不太明了,可是自己就是能说出个所以然。就连他自己都有点怀疑,为什么自己能说的如此顺溜,而且能迅速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即便是单单挑出一两个词语,他也很快就能脑海中找出出处。

可是,这样的事情,在他穿越之前,却从来没有过的。难道这是上天给他穿越之后的一个天赋吗?

此时,王导已经站起了身子,作为父亲,他也想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不是真的有过目不忘以及快速理解的本事,于是,他从架上又随手抽出了一卷简,直接递给了高飞,说道:“羽儿,你再读一遍这卷简上的内容,然后就开始背诵,为父要考考你的记忆力。”

高飞也想求证,便点了点头,打开简便细细的读了一遍,他只感觉,自己读过的文字,像是一串串被串起来的云朵,飘飘荡荡的便钻进了自己的脑海中,很快便融进了自己的记忆中枢里,除此之外,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的出处,也顺带着钻进了他的脑海之中,立刻让他感受到自己知识的无穷无尽,以及大脑皮层对于接受新知识的那种莫名的兴奋。

只片刻功夫,高飞便读完了这卷简,然后便开始当着王导的面进行背诵,所背诵的内容和简上的一字不差,而且他还能将这简上的内容进行解释。

“神!真神!真是太神奇了!没想到我的儿子居然有如此本领,如此佳儿若不能入我琅琊王氏的宗籍,就是我琅琊王氏的损失,也是我这个当父亲的无能!”王导听完高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