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6章 断关春光又一年(1/2)

至于黄育才他们到底跟那些官员说了什么,是否是皇帝的意思,自然没人清楚,就算被拜访的官员主动透露,其他人也未必相信。

对于胡惟庸的党羽而言,这样的日子无疑更加煎熬。

以至于他们不得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担惊受怕。

偏偏黄育才他们拜访了一部分胡惟庸的党羽,却又漏了另一部分,搞得被拜访的一部分心惊胆颤,没被拜访的一部分也各种猜疑。

如此一来,什么反间计、二桃杀三士、金蝉脱壳、借刀杀人之类的计策不由得在他们脑海之中自行补充了出来,有人想用计干掉别人,保全自己,有人则担心别人用计干掉自己,因此处处防备。

搞着搞着,胡惟庸的党羽中有相当一部分跟彼此离心离德,再也谈不上信任了,更别提凑在一起商量怎么解决这事,怎么救出左相了。

仅仅一日间,皇帝和太子看似啥也没干,但又好像啥都干了,形势不知不觉中就好像发生了偏移。

至于某个关在大牢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左相,此时仿佛已经没人记得起来他了。

亲眼一步步看着太子朱标安排手下可用之人去实施谋划,驾驭己方和敌方官员如驭牛马,轻松写意,朱元璋老怀安慰。

“咱也五十来岁了,不能学唐玄宗李隆基贪恋权位,免得到时候老糊涂,搞得晚年不保,等拿掉相位,咱也是时候逐渐把权力移交给标儿了,就……五年吧,咱再坐镇五年,就可以让标儿全权管事儿了,到时候看看是咱退位还是让他以太子身份全权监国,都行。”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老朱心里暗暗想道。

……

外面的风风雨雨,统统跟朱七牛无关,他也并不关心。

在客栈里仅仅住了一夜,终于想起他们三个的皇帝便让他们回溧水了。

他们这才明白,自己其实在这个案件里压根就没啥作用,连个陪衬都算不上。

回到溧水后,朱七牛的生活恢复了常态,读书、吃饭、睡觉、拉粑粑、玩儿……做梦。

似这般的生活,一过就是一整年。

一整年过去,朱七牛长大了一岁,长高了也长壮了,学识更加渊博,字也写的越发好了。

除此之外,他及周边的人事物都没有什么太大变化。

唯一值得一提的就是小胖在那次京城回去后就成亲了,齐德也娶了一个父母给他物色的姑娘。

而就在前两天,小胖的孩子出生了,是个男孩,小胖赵宝给他取名为赵忠。

成了太爷爷的赵老汉可想而知是有多高兴,整天乐得都合不拢嘴,见人就笑。

溧水县呢,也大差不离,基本没什么事情发生,顶多就是知县周光计划的官田开始陆续投入、播种了。

不少老百姓在去年农闲之时都去应聘犁田,今年也都抓紧时间过去做了一些工,帮忙播种、薅草,挣了不少钱。

就看今年夏秋两季的天气了,若是天公作美,估计这片周光亲手策划的官田能有不少收获。

据说就连皇帝得知后,都亲自下旨表彰过周光,还将他的事迹登上了邸报,传唱到了全大明。

过去的一年,大明朝堂之上则动荡的很,不少胡惟庸一系的官员都被拿下了,连带其家人、族人,杀的是人头滚滚,朝廷内外失色。

而作为首恶的胡惟庸,则至今还被关在牢房之中,等候最终判决。

倒不是皇帝仁慈,放他一马,主要是胡惟庸当宰相这些年犯下的事儿太多,牵扯到的人太多,皇帝不得不慢慢处置,慢慢调查。

可想而知,都还没完全查清楚呢,就已经死了这么多人,若全部查清楚,怕是最起码得杀掉数万人了。

每每念及于此,致辞三年之久的宋濂便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