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亚航海术(2/4)

统一后,这也是有先例的——当初西周初年,武王伐纣成功后,周公辅政,不就是东西各留一个辅臣就地治理、分管天下。

因为西周初年,商纣余孽不服,还有东夷的种种异动嘛。刘备现在刚刚灭了曹操,休养一两年,随后让丞相就近管理最东边的新光复地区,加上一个扬州,过渡两年,也很合理。

算是“如周公故事”。

考虑到大汉制度之前规定过,总督地方数州事务的,任期一般为一年,追加特批也不得超过一年。所以这次还是给两年时间,(从204到205年),

再把诸葛亮也打发出去,出镇徐州。毕竟这一世的诸葛亮积攒的中枢职务经验已经很丰富,反而是当地方官的资历比较少。

虽然当过河南尹和司隶校尉,级别很高,但实际掌握的地方很小,都是因为地盘靠近京畿,才官级虚高。

就好比诸葛亮只管过地级市和直辖市,却没有真正管过一个省。

现在放出去全权处理徐州各方事务,再给诸葛亮一个恩惠可以经营建设一下他的老家,也是两全其美,补足履历,便于其成长。

另外,李素和诸葛亮分别到地方之后,原本在地方上多年的一些文官,也正好收回中枢,调任九卿补足履历,准备将来升到三公。

在荆州多年的鲁肃,去年就已经回到中枢,担任九卿了。

而扬州布政使顾雍,在李素总督东部沿海各州后,也可以调回雒阳,让顾雍也补足九卿的履历,当一部尚书,为将来的进一步重用铺垫履历短板。

相信用不了几年,随着钟繇完全退居二线,老一辈三公渐渐退下。鲁肃、法正、顾雍这些人才,乃至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会逐步递补到三公级别上来,以及尚书令、侍中。

一轮中枢高层文官和封疆大吏之间的轮换调任,安排得明明白白,既培养了人才团队,也避免了久居某个位置导致势力盘根错节、尾大不掉。

李素的出镇地方,也成了“带头表率”,显得非常合理:

不是丞相想出京偷懒,去东方新占领区游山玩水,他只是给顾雍和鲁肃做个表率,让顾雍和鲁肃别在地方上经营太久不想入朝。

跟刘备把一切规划谈妥后,李素在这次朝见商议的最后阶段,还向刘备展示了一些几个月前周瑜投降时,带来的有趣玩意儿和蛮夷航海人才。

不过,刘备不懂技术,也不懂航海,所以没怎么听懂。

他只知道要知人善任,用人不疑。所以吩咐李素不用请示,到了扬州之后,觉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哪怕是周瑜,也可以重用。

有利于大汉发展航海、威慑海外蛮夷的一切因素和技术、管理方法,都可以拿来借鉴使用。

……

这次跟刘备的深入沟通之后,李素又继续在雒阳待了三四个月,料理日常政务。

顺便多次召见了周瑜,向周瑜了解海外情况,以及周瑜这几年来掌握的新航海经验。

李素的打算,是等中秋之后,天气凉快了,跟刘备请三个月假期,然后走走停停,南下扬州,入冬之前回到封地会稽郡。

毕竟夏天太过炎热,李素并不想大热天的到南方去,入冬时到扬州刚刚好。

而总督东海诸州事务的任期,可以从明年正月开始算,今年冬天的三个月就只算是丞相请的假。

不过,从五月到八月,李素也不算闲着,因为他跟周瑜的多次沟通,还真是收获不少。以至于从六月份开始,李素捐弃前嫌,几乎每个月都要请周瑜来丞相府几次,汇报工作介绍航海经验。

连带着李素的弟子诸葛亮,也来了好几次,每次都跟着旁听切磋。

周瑜年初进京的时候,刘备封给周瑜的官职是横海将军,并且可以继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