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章 周瑜的波利尼西亚航海术(3/4)

兼管夷洲的领地,统领旧部。

只不过,需要允许朝廷往夷洲派遣文职的地方官,周瑜只掌握地方上的军事防务,内政和监察要逐步让渡给朝廷。

最初周瑜内心还是有点抵触的,主要是孙权的忽然遇刺,导致周瑜的归顺行径被蒙上了阴影。

不管周瑜是否真心降汉,他毕竟曾经是孙权的下属,所以他得表现出对故主家族的“义”,不可能在孙权刚死的时候,就立刻实打实为朝廷出力。

李素也知道这点,所以劝刘备把周瑜高待遇养了几个月,但不去问他正事儿,冷处理一段时间。

后来曹丕和许褚也被处决了,案情真相大白,确实不关朝廷的事儿。又过了三四个月,周瑜为故主寄托哀思无心公务的时间,也超过了百日,大家都把周瑜的义气看在眼里,这才渐渐正式起用。

随后,周瑜发现李素确实是人尽其才,而且真心关心大汉的航海开拓事业,这一点上跟周瑜算是志同道合。

周瑜内心也是希望扬威异域,为大汉开拓海外的,既然跟着李丞相干可以实现抱负,青史留名,他脑子也扭转过来了,把他这些年的心得收获诚恳交代。

……

六月初五,这天是周瑜第一次来丞相府上,正式详尽地交代传授他开拓海外的经验,

而且李素也知道周瑜脑子里有干货,提前通知了爱徒诸葛亮,还有当时恰好被召回京城的将领太史慈、甘宁也一起与会,听取相关经验。

甘宁太史慈都是跟周瑜交过手的,曾经各有胜败,心中不服是难免的。

好在有李素亲自坐镇,以丞相的身份大摆宴席,摆了最高档的珍馐美味、醇香美酒,给诸将开解,让他们以后同殿为臣,好好精诚合作、青史留名,双方也就借坡下驴,冰释前嫌。

酒过三巡,周瑜很诚恳地从他这些年的见闻收获基础开始讲,先说了他开拓发现的海外领土,并且解读了一下他所绘制的海图图本。

那副海图上,首次把夷洲全岛的海岸地形大致画了出来,跟李素后世认知的湾湾地图形状也差不太多,当然没那么精确。

主要是周瑜麾下的航海人才,图纸测绘的功底毕竟不如刘备阵营。李素看完之后倒是没说什么,反而是诸葛亮表示以后可以派几个他调教出来的测量员和绘图员,派一条船跟着周瑜一起去重新测绘一遍。

至于夷洲内陆的地形,周瑜当然也不可能知道,因为他如今只在岛上建立了中北部沿海两片平原根据地而已,大约只探索了全岛一两成的陆地面积。

更内陆的地方,周瑜只知道都是高山密林,或者是平原丛林、热带雨林,而且主要是东部山区多,西部平原多。除此之外,周瑜什么都不知道。

毕竟连全部归化蛮夷都算上,岛上也才十万人口,汉人更是不超过三万,有相当于后世两三个县的面积,绝对够住下了。

按周瑜所言,只有三万汉人居民以农耕为主,另外这四五年里,勉强归化了一两万蛮夷山越,让他们也跟着汉人学种田。

但至少还有七成以上的蛮夷,超过五万人,至今还是渔猎民族,大约一两万人用的是原始的独木舟出海打渔,还有三四万人则是狩猎维生。

其中光是猎鹿为主的就占了一半。还有些骁勇的山民则是连野猪等猛兽也敢于猎。每人每年能打上十几头大型猎物,再靠山林采集的野果补贴,勉强能果腹。

然后兽皮会运到西海岸中北部的平原河口农耕区,跟周瑜治下的汉人贸易。

周瑜在归降之前的两三年,已经偷偷派遣了不少海船伪装成民船,到会稽郡沿海,跟当地的商人和豪强贸易,用兽皮换回中原的物产。

去年是周瑜垦荒种田事业最后的高峰期,那一年从岛越蛮子手上贸易得到的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