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64,郑和下西洋(1/3)

1403年——1407年明成祖重编四书五经,修永乐大典,遣郑和下西洋。

1403年的大年初一,明成祖正式启用永乐作为自己的年号。正月十三,明成祖下旨,把他当年的封地北平升格为明朝的第二都城北京。

古代流行“两京制”,设一主一陪两个都城。唐朝建都长安,但在洛阳又设个东京。洛阳在北宋时被称做西京,主都是东京汴梁。元朝把北京叫大都,在内蒙设了一个上都。

北平升格为北京后,一场浩大的工程随即拉开大幕。十几万的工匠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修建起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这座宫殿历经明清两代保留至今,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故宫。

天坛、太庙也是明成祖修的。祭天、祭祖的场所是皇宫必不可少的配套建筑。

在修北京的同时,明成祖雄心勃勃要编修一部包含有史以来所有科目、所有类别的大典,也就是百科全书。于是以大才子解缙为首的三千文士搜遍天下所有典籍,苦干三年,终于修成两万多册,三亿多字的《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在《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现前也是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

不过,此书在明亡以后丢失殆尽,现在只有零散的几百册尚存于世。

明成祖虽然是武人出身,却重视文化,重视教育,重用文官。他身边的大臣几乎都是进士出身。

明成祖将科考制度化,定期选拔优秀人才入朝为官。

明太祖朱元璋在世时科举时开时停。刚打下天下时官员奇缺,他一方面让人推荐,一方面开科取士。但他发现科考上来的这帮人高分低能,光会耍嘴皮子干不了实事,就不再举办科考。后来出了两大谋反案,他觉得还是思想品德更重要,宁可红而不专也不要专而不红,重新开科取士。

明太祖指定“四书五经”作为学校的教学大纲和科考的出题范围。但他指定的“四书五经”是经过他亲自审核、根据自己的喜恶进行了删改的“四书五经”。

明成祖在明太祖删改的基础上重新编辑“四书五经”。他令人修订了《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等几本书。《大全》收录了“四书五经”原文及历代大儒程颐、朱熹等人的注解,主要是朱熹的《集注》。

明成祖认为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圣人思想,是味正汤醇的正宗儒家。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主张抑制内心欲望,把圣人所说的诸如“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伦理纲常作为天理来遵守。

如果臣对君“信任到迷信的程度,服从到盲从的地步”,那对于皇帝统治天下黎民是非常有好处的。

明成祖将《大全》作为官方学术权威颁布发行,以此作为全党全国全民统一思想的标准。“庠序之所教,制科之所取,一禀于是”。学校教的,科举考的,全是《大全》里的内容。朱子之学也因此被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学者但当依朱子”。

那时候的教育跟现在一样也是应试教育。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应付考试。科举考四书,学校就教四书,学生就学四书。考试内容被限制在《大全》之内,学生们就只看《大全》不看其他。不知不觉中,学生们被洗脑了。整个社会也被洗脑了。人们认为圣人之言才是真理,其他都是异端邪说。有独立思想的人在这个社会上难以立足。人们的思想变得越来越僵化,越来越迂腐。

明太祖删节、明成祖重编的“四书五经”被推广全国。全国的思想被大一统。

一元化的思想不仅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也抑制了科学的发展。没有人敢挑战权威、突破传统,社会的进步因此停滞。同时代欧洲却在“文艺复兴”,号召思想解放。

明成祖将科考作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